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方志文化资源的社会功用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司继强    来源:国史网 2013-03-20
  字体:(     ) 关闭窗口

  地方志资源是一种信息资源,其是基础性信息,是信息之源。地方志是“一方全史”,是“一地之百科全书”,是“一方古今之通览”。它通过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介绍,全方位地反映一地一物的历史和现状,是基础性的、本源性的信息。古今方志,尤其是社会主义新方志中的大量资料,其来源主要是地方档案文献,包括公文档册、金石碑刻、谱牒家传、诗文集、信札、笔记等。由于地方志的“述而不作”的特点,使得方志对这些资料的记载仍具有原始性,因此一般说来,方志的可靠程度比其他文献要高。方志资料是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富,是有关部门或科研人员进行专项实验或学科研究的参考依据和宝贵资料。科研人员通过对这些相关资料的分门别类、分析总结和抽象概括,既可以为其专项的实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也可以丰富和发展有关具体学科的研究领域。这方面的实例很多。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从成立初期开始收集、整理地方历史文献,编纂保护本省各市县三级志书、部门志、基层志等等大量志书,同时相继出版了《江苏省通志稿》、《江苏地区案卷目录选编》、《江苏当代方志论文选》等,为本省历代地方志文献资料整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孙文飚:《试论方志文化的社会功用》,《黑龙江史志》2005年第3期。另外,方志关于民风、民俗、民歌、民谣和姓氏、种族、家谱以及方言等的详尽记载,也为民俗学、谱牒学、方志学、方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珍贵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三)方志文化为经济发展服务

  方志因为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当地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昭示了当地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这就为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新产品、新产业的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可靠的背景资料。一地有一地的历史名优产品,一地有一地的地理环境,一地有一地特有的自然资源,正确合理地发挥自身优势,对经济的发展,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江西省玉山县县志办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该县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有的失传,有的产品数量连年下降,濒临绝境,他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将玉山传统的名产、特产及其产地、特色、种植方法、制作工艺等编撰成志。县领导根据这些史料和实际情况,恢复了传统产品的生产:玉山民间有饲养长毛兔的历史,就大力发展养兔业;三清山生产的云雾茶历史悠久,名闻遐迩,就恢复旧茶园;下镇乡有养鹅之乡的誉称,就发展养鹅业;临湖乡素有种大蒜的习惯,文成乡姜宅村西瓜生产颇有名气,就发展大蒜和西瓜的种植;玉山石灰石储量33亿吨,属全省之冠,就发展水泥生产。转引自诸葛计主编:《中国地方志》2000年增刊,第23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我国已得到了很大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都竞相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本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来抓。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已走向文化、民俗、历史、风情,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吸进广大旅游爱好者。地方志资源因其蕴藏的历史与现实的翔实资料,汇集一个地域的全面信息特征,包括大量名胜古迹、遗址遗貌、出土文物和丰富的民间传说、逸事名人,以及秀山丽水、奇山异石、古树奇花、珍禽异兽等各类地情信息资料。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无疑会对各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如四川青城山是旅游胜地,游客云集,但山上的天狮洞却游客稀少,介绍资料也准备得很少,但《青城山志》记载天狮洞附近有龙宫、宁丰洞、掷笔槽、轩皇台、石天地、试箭石、洗心泉、听寒亭等含有很丰富文化内涵的景点,文同、杨慎、赵熹、谢无量、冯玉样、张大千等历史名人都在此留下足迹和诗文,根据这些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和历史景观的记载,对天狮洞进行新包装,把这一新的旅游产品打出去,推动青城山的旅游业向纵深发展。曹鸿浙:《开发西部旅游资源,地方志大有可为》,《巴蜀史志》2001年第3期。

  (四)方志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所在。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知识,必须把深入理解国情、切实解决中国问题作为立足点。方志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作为“现实的、生动的、亲切的、富有说服力的教材”的作用。事实上,古今方志特别是社会主义新方志,除了以翔实的资料记载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历史传统以外,还记载了大量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对于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历史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引导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将发挥出巨大的“教化”作用。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山东省垦利县县史志办与县武装部联合编写了《垦利民兵》一书,讲述了抗战时期垦利县作为清河区(渤海区)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英勇顽强反“扫荡”、反“蚕食”、抗击日寇、参军作战、开展大生产运动、支援前线等革命斗争事迹。社会各界普遍反映该书不仅对广大民兵,而且对普通干部群众仍不失为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转引自诸葛计主编:《中国地方志》2000年增刊,第74页。

  中国方志以其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和完备的体例,系统展示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治国安邦等各个方面的和谐状况,彰显了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方志强调的是天、地、人的协调和谐,即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提倡的是厚德载物、宽和处世、追求和谐的大同社会;在国家关系上,古今方志主张的是和睦共处、万邦团结、反对霸道。今天,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古今方志在记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所体现出的协调和谐发展的思想绝不是偶然巧合,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承继关系。所以,方志文化不仅可以为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而且还可以给现代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等多种学科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料,并且还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1. 《方志百科全书》编纂研讨会在京召开
    2. 深入进行方志理论研究的几点认识
    3. 在《方志百科全书》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4. 关于方志科学性问题的再思考
    5. 开创方志事业自当上下求索
    6. 地情资料数据库是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
    7. 文化自信:在激活历史和彰显当下中出彩
    8. 军事志理论研究的新作
    9. 建构中国电影史料学
    10. 首部疫灾历史地图集编制进展顺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