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期,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一度使中美关系陷入危机。里根上台后,声称“打算执行《与台湾关系法》”,“向台湾出售防御性装备”。梅孜主编:《美台关系重要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7页。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新动向,与美国内关于是否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的争议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国领导人通过多种渠道向美国表达了反对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的立场。并表示台湾问题是一个“涉及中国自身国家利益和主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回旋余地”《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25页。,“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以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同上书,第749页。此后,双方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进行了长期接触,但问题仍无进展。1982年4月,中国政府强烈抗议美国政府向台湾出售价值6000万美元的“与军事有关的零配件”的决定。《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强烈抗议美向台出售与军事有关零配件》,1982年4月15日《人民日报》。因为有荷兰向台湾出售潜艇而引起中荷关系降级的先例,美国也意识到中国可能做出的反应。同时,美国也不希望中美关系倒退,后双方又经过频繁接触,终于在1982年8月17日,达成《八·一七公报》,暂时缓和了两国间因台湾问题所造成的危机。但在公报发表之后,美国对台军售一直就没停止。由于此期美国在战略上还需要中国的合作,因而在对台军售的性能上、数量上还是顾及到《八·一七联合公报》的规定的。尽管如此,美国对台军售还是成为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隐患。
2冷战后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采取接触与遏制并行战略。台湾问题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借助提升与台湾的关系,提高售台武器性能及蓄意支持“台独”势力等手段插手、干涉中国内政。由于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的核心利益,中国对于美国利用台湾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给予了坚决的斗争。致使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而几度陷入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起,美国以中国出现“政治风波”为由,对中国实行全面制裁,中美关系出现严重倒退。在制裁中国的同时,美国提升了美台关系。主要表现在:1989年7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第285号修正案,该案把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作为中美关系是否良好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宣称:“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取决于中国当局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前途和不以武力进行威胁的意愿”。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632页。实际上已经把台湾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提高到中美建交以来的前所未有的高度。李捷:《台湾因素与1989—1993年的中美关系》,《党的文献》2001年第3期。并向台湾出售数量更大、性能更高的武器。如1992年老布什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F—16A型和B型战斗机,楚树龙:《冷战后中美关系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8页。价值高达58亿美元,是1982—1991年这10年美国对台军售的总和。陶文钊主编:《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克林顿政府初期又出台了一系列提升美台关系的措施。签署《1994和1995财政年度对外关系授权法》,该法强调《与台湾关系法》要高于《八·一七公报》;将原台湾驻美机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台北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还放宽了美台间高层官员的接触与互访。刘连第、汪大为编著:《中美关系的轨迹:1993—2000年大事纵览》,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中国政府对美国违反“一个中国”、“三个公报”基本原则,支持、鼓励、纵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行为提出强烈抗议,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1995年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中国政府决定中断中美间确定的重要的双边往来与合作项目,召回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回国“述职”。同上书,第72页。两国关系降到了建交以来的最低点。1996年春,中国政府为打击“台独”的嚣张气焰,显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在台海举行三军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到台海附近游弋示威,配合李登辉在台湾搞所谓“总统”选举。美方蓄意支持“台独”的行径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中美关系再次因台湾问题急剧恶化。
台海危机中,中国政府表现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信心和力量,使克林顿政府认识到一味支持和鼓励“台独”倾向的危害性和危险性,重新调整了对台湾的政策。1998年6月,克林顿总统访华期间,明确表示: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邹春义、周解蓉:《克林顿公开重申对台“三不”承诺》,1998年7月1日《人民日报》。力求长期保持两岸现状,尽量不使台湾问题妨碍中美关系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