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高层论坛”在京召开。来自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解放军总参谋部及总装备部等单位的近300位领导、专家与会。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刘延东在贺信中指出,“两弹一星”的成功深刻表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强不息的奋斗,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当前,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伟大进程中,科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希望我国科技界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伟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了论坛。他在致辞中表示,“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国际地位和民族尊严”。战略跨越、国家意志、科学家献身、全国人民支持是“两弹一星”最为宝贵的经验,对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十六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部长胡世祥中将和“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理事长、解放军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张翔中将等,分别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杜祥琬指出,弹也好,星也好,造假是造不出来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是科技队伍的基本建设,今天的科技界要像防控SARS和“甲流”一样,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回归科学精神的圣洁。 李殿仁认为,“两弹一星”工程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改变世界战略格局;铸就国家安全的核盾牌,支撑中国大国地位;牵引国家全面建设发展,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探索军事工程创新模式,积累国防建设经验。胡世祥表示,“两弹一星”事业发展,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出稳定的外部发展空间并储备了技术力量,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两弹一星”泛指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等尖端武器和高科技,其内涵为中国独立自主建立并发展的核技术、空间技术等高科技事业。张翔介绍说,“两弹一星”研究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前沿性,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按技术领域分,有中国核武器发展史、导弹发展史、卫星发展史等;按对国家战略影响分,包括对国家安全影响、对国家经济影响、对国家外交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