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全国政协会议正式开始前,李捷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学习培训班。在培训班上,他从两位老政协委员那里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同时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自己研究的领域,长期跟踪,把调研、考察和反映社情民意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提案。
“我既研究历史,同时又能亲历历史、记录历史,这样的经历在我的一生中都将是难忘的。”第一次作为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感受更多的是新鲜感和激动。
然而,对于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他却并不陌生。李捷长期研究中共党史,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制度自然也是他研究的内容之一。2009年,李捷还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担任副主任时,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全国政协办公厅合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包括从1948年到2009年的重要文献,这一经历让他对政协以及政协存在的价值有了深刻的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自己亲身实践还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的实践,我对政协工作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李捷说。
“这里真是人才济济!”李捷感叹到,“来自全国各个阶层、各个团体、各个党派的这么多人才,用什么样的机制把他们凝聚到一起,这就要靠一种强有力的、优越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以其长期的成功实践证明,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全国政协会议正式开始前,李捷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学习培训班。在培训班上,他从两位老政协委员那里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同时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自己研究的领域,长期跟踪,把调研、考察和反映社情民意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提案。
正是在这一经验的启发下,李捷今年提出了三个提案。第一个提案是关于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之所以提出这个提案,李捷基于三点考虑:第一,党和国家发展的事业现在迫切需要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者联合起来,用一种组织形式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团结,围绕党和国家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研究。第二,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已具有客观条件和基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大进步,实践中已经出现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界及其研究成果的客观趋势,而且这一趋势越来越强烈。第三,中央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国家级思想库和智囊团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央的重视和推动下,成立这样一个全国性组织的条件更加成熟。
李捷的第二个提案是关于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育。这个加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加强,而是要将其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接受国史教育。
“这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确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真正将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凝聚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奋斗。”李捷说。
“我想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实际上也是每一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重视自己的历史教育,也没有一个国家会任凭自己的历史、自己的英雄人物被别人造谣污蔑而无动于衷。”李捷补充说。
他的第三个提案是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个概念提出以后,李捷的关注点是,怎样加强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同时,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
李捷在研究中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它在开国的起步阶段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新中国60多年发展历程中,它始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晴雨表。当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挥得好的时候,它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聚集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当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遇重大挫折的时候,它不但难以发挥作用,而且会名存实亡。
“政协作用发挥得最好的时期,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上世纪50年代,另一个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协的参政议政、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三个功能发挥得越来越好。我相信,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要求后,政治协商制度作用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李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