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与其他国家的航天事业一样,中国早期航天事业也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其运载火箭是以中远程地对地导弹为跳板的,发射场也是在双城子导弹试验靶场,因此美国情报部门在预测未来中国的航天事业时,大肆强调其军事性:“尽管未来几年航天事业的某些方面具有一些纯科学利用的功能,但是我们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军事需求仍占据支配地位。一是支持战略导弹部队瞄准和测量数据。另一个是基于情报目的进行侦察。我们认为到70年代中期中国可能在这些领域获得这些能力。”基于上述分析,美国情报部门认为“前两次的卫星发射仅仅是未来十年间中国进行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开始”,“他们将会继续发射更大、更重,在某种程度上是针对目标和测量数据的紧急军事需求的卫星”。[20]
值得指出的是,在1971年的国家情报评估中,美国第一次对中国的载人航天进行了评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美苏太空争霸最为激烈的时期,尤其是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把太空争霸战推上了一个高潮。因此美国情报部门在预测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走向时,不可避免地提及中国的载人航天。他们发现“自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建立航空宇宙医学研究所以来,中国已经开始了对高性能飞机和太空飞行的生物医学方面产生兴趣,与此同时低压舱实验室也建立起来。1960年或1961年北京军事医学院还成立了一个太空生物物理学研究所”,但是“尚未发现支持载人航天计划的太空医学计划的存在”。此外,他们认为“中国已具备技术能力准备和监控轨道飞船的生物试验,但是目前尚无迹象表明中国具备载人航天的能力,不过我们认为他们能够制订这样的计划”。[20]这份有关中国载人航天的评估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表明美国情报部门开始关注中国载人航天。
为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从1970年开始研制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美国情报部门注意到了洲际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的关联,他们在分析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计划时,认为中国“继续陷入技术上的困境”,发现“到目前为止四个发射装置,仅有一个——在1971年9月——似乎完全地成功”,“但是考虑到中国试图使用该系统发射卫星的事实,表明当前CSS-X-4计划的优先性是作为大型太空助推器而使用的,在太空角色中该系统的发射显然也可以提供给作为洲际弹道导弹潜在性能的许多重要数据。”此外美方发现中国在收集战略目标数据的侦察卫星以及军民两用通讯卫星方面越来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声明、最近几年空间跟踪网的建造以及25个国内通信卫星地面站的建设。[21]美国情报部门所估计的并没有错,中国确实在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号)的基础上研制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1974年11月5日中国使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试验型返回式遥感卫星,由于技术问题未获成功,此后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75年11月26日再次进行发射,成功地把试验型返回式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3](pp.408~409)1976年末,美国情报部门对这一时期的CSS-X-4发射再次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在最近10次使用该系统中,有7次是用作太空助推器”,因此他们进一步判定“当前中国把CSS-X-4主要用在太空开发而非导弹发射”。[22]
从已解密的美国国家情报评估来看,美国情报部门基本勾勒了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脉络,然而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细节方面却是误判不断。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会利用中程地对地导弹的改型发射卫星,当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公布其数据时,他们才认识到中国所使用的运载火箭要远比他们所估计的性能要高;他们一直把中国正在建设的卫星发射中心当做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直到中国即将进行卫星发射,才察觉其目的是为了航天发射;他们甚至认为中国会继续使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事实上发射两颗卫星后不久,中国为开发返回式遥感卫星而研制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造成误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国把航天事业列为国家最高机密,美国情报部门只能通过卫星照片和其他一些模糊的线索等有限手段去分析,这样准确性就大打折扣。其次,他们过于强调中国航天事业的军事性,导致其判断先入为主。他们最初是以中国的导弹能力来判断中国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在中国的双城子导弹试验靶场发现正在修建的发射台和发射塔也进一步验证了他们的判断。此后虽然中国发射了几枚科学卫星,但他们仍然认为军事需求是其主要目标。最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人造地球卫星发展的影响,他们估计不足。虽然以中国掌握弹道导弹的技术能力,他们判断中国很快要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但是直到1970年4月才进行,他们对“文化大革命”是难以理解的。
中国航天事业作为美国国家情报评估的一部分,且占比例越来越大,彰显出美国情报部门的重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实力的提高,尤其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启动,中国这个“潜在的对手”将如何发展一直是美国决策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解读冷战时期美国情报部门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评估,有助于我们熟悉美国对华情报评估模式,理性分析中美关系,为未来对美决策提供一些思考。
[参引文献]
[1]China military power report, http://www.defense.gov/pubs/china.html.
[2]周均伦:《聂荣臻年谱》,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0页。
[3]谢光主编《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上册,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第387页。
[4]张钧主编《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5]王文华编著《钱学森实录》,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页。
[6]Intelligence Note: New York Times Story on Sino-Soviet Military and Nuclear Cooperation, Aug 19, 1958. MF2523166-0306, Main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7]NIE 13-59: Communist China, 28 July, 1959.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98206/DOC_0001098206.pdf.
[8]Allen, John, Jr., John Carver, and Tom Elmore, editors. Tracking the Dragon: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 on China during the Era of Mao, 1948~1976. Washington, D.C. :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Office of the Director,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2004.440.
[9]NIE 13-2-62: Chinese Communist Advanced Weapons Capabilities, 25 April, 1962,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97940/DOC_0001097940.pdf.
[10]SNIE 13-2-63: Communist Chinas Advanced Weapons Program, 24 July, 1963,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97947/DOC_0001097947.pdf.
[11]NIE 13-2-66 :Communist Chinas Advanced Weapons Program, 1 July, 1966, http://www.foia.cia.gov/doc/DOC_0001093197.
[12]SNIE 13-8-66: Communist Chinas Advanced Weapons Program, 3 November, 1966,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97947/DOC_0001097947.pdf.
[13]NIE 13-8-69: Communist Chinas Strategic Weapons Program, 27 February, 1969,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98205/DOC_0001098205.pdf.
[14]MH NIE 13-8-67: Communist Chinas Strategic Weapons Program, 4 April, 1968, http://www.foia.cia.gov/doc/DOC_0001098752/DOC_0001098752.pdf.
[15]SNIE 13-10-68: Communist Chinas ICBM and 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Programs, 19 September, 1968,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90206/DOC_0001090206.pdf.
[16]NIE 13-8/1-69: Communist Chinas Strategic Weapons Program, 30 October, 1969,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98202/DOC_0001098202.pdf.
[17]《聂荣臻回忆录》下册,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845页。
[18]《周恩来年谱》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61~362页。
[19]M/HNIE 13-8/1-69: Memo to Holders Communist Chinas Strategic Weapons Program, 20 August, 1970,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98174/DOC_0001098174.pdf.
[20]NIE 13-8-71: Communist Chinas Weapons Program for Strategic Attack, 28 October, 1971,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98170/DOC_0001098170.pdf.
[21]NIE 13-8-74: Chinas Strategic Attack Programs, 13 June, 1974.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86044/DOC_0001086044.pdf.
[22]NIE 13-76: PRC Defense Policy and Armed Forces, 11 November, 1976 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1097855/DOC_000109785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