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那艘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红船近旁,就是著名的烟雨楼——1751年至1784年,乾隆六巡江南,八次登临烟雨楼。
那时的中国——1801年,人口达到3亿,占世界人口的35.5%;1820年,GDP占世界总量的28.7%,同今天美国占世界的比重相当……
然而,就在这位皇帝悠游山水之际,他所统治的看似强盛的大清帝国,却因为闭关锁国痛失历史机遇,潜伏着衰落的危机。
1782年,英国人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开启了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康乾盛世后,中国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近百年时间里,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侵占中国领土上百万平方公里,一次更甚一次的巨额赔款更是榨尽了中国。
在被八国联军占领首都、阅兵紫禁城的奇耻大辱中,中国迎来了20世纪。
历史向20世纪的中国提出两个重大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然而,古老中国已如朽木,要什么样的霹雳雷火,才能唤来甘霖、催发新芽?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面对深重的民族危难,一代代中国人一次次奋起抗争。一个梦想覆盖所有主题,这就是创建“新的中国”。
“救中国的贫弱,使全国人民同享安乐的幸福,不再作列强侵略的俎上肉。”辛亥革命翌年,解除了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乘丝网船游览嘉兴南湖,登上烟雨楼,并在嘉兴发表长篇演讲。听众云集,热泪盈眶。
孙中山逝世时,带着无尽遗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两个月后,爆发了列强逞凶的“五卅事件”——孙中山耗尽一生创立的民国政府尽管号称了“共和”,却未能让中国赢得比清政府更多的尊严……
二十世纪,风云际会,虽然阴霾沉沉,可改造旧中国的梦想,始终在无数志士仁人心中涌动。
孙中山离开南湖9年后,在一艘丝网船上,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共同缔造了中国共产党。这艘船从此被赋予了历史的使命,征服惊涛骇浪,冲破时代迷雾,驰向新纪元。
多少奋斗,多少牺牲,万千劫难,百折不回,终于迎来了那翻天覆地的伟大时刻。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欢声雷动中开始。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宋庆龄凝视着广场上的孙中山画像,心潮澎湃:“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巍巍丰碑,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人口占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从此独立自主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当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这样想像“新中国”的壮盛繁荣:“中国维新成功,诸友邦均遣使前来庆贺。”想像力超人的梁启超没有想到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手中诞生。令梁启超更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梁思成、儿媳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的老师们,集体创作了新中国的国徽。
国徽设计任务完成后,设计者每人获得800斤小米的奖励。他们把这笔奖励全部捐给了抗美援朝前线,保卫新生的共和国。
还有谁能比饱受屈辱的人更渴盼尊严?!还有谁能比屡遭蹂躏的民族更渴盼挺直脊梁?!
中国共产党用28年时间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梦想,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如何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梦想?
在连火柴都被叫作“洋火”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那是另一种浴血冲锋——
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27美元,不及印度的一半,仅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在经济最发达的上海,一万多家私营工厂中,能够开工的仅有四分之一……
“共产党政权维持不了三个月”——国民党当局如此叫嚣;
“共产党军事打100分,经济是0分”——上海的资本家如此断言;
“中国人口太多,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是因为解决不了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而垮台。国民党如此,共产党最终也将如此”——美国国务院如此妄言……
质疑与嘲讽,都被风吹雨打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