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稳定弧”地区冲击大形势将非常复杂
本·拉登死后,“大中东”主流社会舆论表现得相对冷静甚至冷漠;与此同时,今年从突尼斯、埃及开始,至今仍在发展的“中东波”变局,似乎也让美国决策者产生希望:这一地区的主流民众,看来似乎并不那么接受极端伊斯兰思想。那么,从中东到南亚、中亚,这一被安全专家称为“不稳定弧”的地区,是否真的有可能逐渐走向稳定呢?阿富汗、巴基斯坦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两个国家。
奥巴马依靠“变革”的口号上台。“变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尽快结束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按照奥巴马的承诺,美军将从今年7月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且不论撤军速度快慢,奥巴马必须兑现这一承诺,这关系着他的政治生命。然而,在美国国内,共和党人不断抨击奥巴马撤军计划是拿国家安全开玩笑。在阿富汗以及邻国巴基斯坦也有不少人希望美国不要迅速撤离,以免留下安全真空给塔利班。
本·拉登被击毙,意味着美国在阿富汗战场的首要任务完成。这无异于给奥巴马撤军计划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支持。美国今年7月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已经变得几乎毫无悬念。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军开始逐渐撤离,而阿富汗政府又无力消灭塔利班,或许这将为把温和派塔利班吸纳进阿富汗政治和解进程提供推动力。果真如此,阿富汗和平进程将迎来重要机遇。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形势则更为复杂。巴基斯坦近年来政局不稳,扎尔达里政府相对弱势,国内既有反对派阵营虎视眈眈,又有极端宗教势力兴风作浪,军队与文人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比较微妙。与此同时,巴是世界上反美情绪最高的国家之一,“政府与美合作反恐面临巨大民意压力;同时,巴三军情报局又被西方舆论怀疑与“基地”组织以及塔利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巴是否值得信任”一直是美国一些人不愿说出口的问题。
本·拉登此番在巴被击毙,将巴基斯坦政府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巴基斯坦是否知道本·拉登藏匿于阿伯塔巴德、巴在此次行动中是否如双方所说“毫不知情”,目前尚不确定。但是无论答案为何,巴政府日子都不好过。如果巴不知道本·拉登的踪迹,则意味着巴“反恐无能”;如果知道而不通报美国,则表明巴这一反恐盟友不值得美信任。巴如果参与了此次行动,可能引起国内极端宗教势力与恐怖势力的不满;如果巴完全未参与,则意味着巴主权被美践踏,将引起反美主义更加高涨。总之,巴政府目前处境比较艰难。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巴国内政治形势将如何发展,连带其国内恐怖势力、伊斯兰极端势力如何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利益。
总之,本·拉登被毙,在“不稳定弧”地区引起的冲击将非常复杂,其中既有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美国政府如何处理阿、巴问题,如何处理阿拉伯国家的“中东波”,将直接影响这一地区政治与安全形势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