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规划历史上完成情况最好的五年规划之一
新发展 新跨越 新篇章——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国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发展协调性增强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年。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改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扩大内需政策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与2005年相比,去年我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15.2个百分点。
同期,我国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比“十五”时期加快1.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快速推进。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
过去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增强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