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继承传统 迎接挑战--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12-05-22    作者:张凤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05-18
  字体:(     ) 关闭窗口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张凤娜)511,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出席研讨会并发表题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的讲话。

  李慎明说,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去年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的重要一年,因此,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召开重要而且很有意义。

  李慎明指出,《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和阐明的基本文艺思想,对于当时渴望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中国人民而言,是非常及时的理论指导。许多作家正是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正确方向,走向农村,深入抗战第一线,创作出了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我国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真正到来。

  李慎明强调,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时,我们认真领会70年前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坚持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第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深入群众、认识生活、抓住事物本质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存在着的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艺尤其是社会主义文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第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改造世界观的需要。文艺工作者只有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谈上真正自觉地贯彻党的“二为”方针。第四,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一步提高历史责任感。只有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进一步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才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

  出席会议并发言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前所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以及来自文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研讨会开幕式由陆建德主持。

  与会学者围绕“《讲话》的历史意义及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当代文艺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讲话》精神在当代文艺和文化生活的现实意义”等议题,就文艺的大众化、时代化、民族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以及我国文艺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张炯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不但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思想,而且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对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文艺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发扬《讲话》精神,以促进我国文艺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陆建德指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本身是一个历史产物,具有针对性和当下适用性。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和文学研究者,毛主席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提出的文学工作者应关注更广阔的社会,不仅对现当代文学研究,而且对古典文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历史意义
    2. 关仁山:创作要仰仗灵动的生活洪流
    3. 刘白羽:毛主席为何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
    4.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底层叙事
    5. 重新认识“延安文艺”的价值及意义
    6. 任仲平:文化“为人民”的历史跨越——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十七届六中全会
    7. 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走人民之路——重温毛泽东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8. 新世纪延安文艺研究的历史性转型
    9. 大众审美经验与文化领导权的建构——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价值
    1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一九四〇年代的文学转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