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必须进一步努力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宣传工作等传统载体的重要作用,不失时机地依托信息网络等新技术平台来拓展自身的影响力。
○要适应经济转型时期的多样性与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变性,改进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和手段。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丰富的思想资源、可靠的主体力量,而且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以及灵活有效的方法。创新是意识形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富于创造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涵。只有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从话语权建构、载体依托、方法更新等层面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得以充分展示。
科学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既是解释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又是掌握和控制世界的一种工具和武器。话语权往往成为维护自己和自己所在利益集团以及控制他人和他人所在利益集团的工具,它通过反映主观意识的话语来表达和运用权力,总是沾染着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因素。当今世界,各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相互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掌握话语权的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为了有效抵御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努力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一,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心,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系权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新体系,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经验,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要通过对社会成员思想世界的现实关照,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整合,使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筑和谐,从而获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
第二,以推进理论创新为先导,凸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本权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既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理论自身发展完善的内在需要。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核心主题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要揭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创造性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形成新的理论认知,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内在逻辑,重塑文本权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推进理论创新科学解答现实社会中的重大问题,提炼出更加科学的内涵,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体系,更好地实现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的双重指导作用。
第三,以话语系统的创新为重点,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威的构建,要在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衔接、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建构上,要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展开。一方面,在对传统意识形态话语的处理上,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过去经常使用并且人们已习以为常的范畴、概念重新加以解读,赋予这些范畴、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如民主和集中、人民和群众、领导和执政、劳动和资本、公平与正义等。另一方面,要以世界眼光和科学态度,充分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将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话语中国化和具体化,为我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