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思想界对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有颇多议论。其中,一些议论已超出一般的学术探讨,而直接提出所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虚假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合法性提出质疑。一些学者自称是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虚假性论断出发,以马克思的理论为判据,得出“一切意识形态都是虚假性意识”的结论,并依此推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是虚假性的”,因为其虚假造成了实践上的一系列“危害”,为此必须淡化和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那么,马克思真的断定一切意识形态都是虚假性的意识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真的是虚假性意识并带来了诸多危害吗?显然,我们必须要弄清楚,马克思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意义上来论述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意识形态虚假性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马克思的思想不能忘记和否认,但是更不能误解和歪曲。 首先,虚假性是“意识形态家”的意识形态而非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意识形态的颠倒性是意识形态虚假性的内涵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颠倒性的,只有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家”的意识形态才是颠倒性的。 1893年7月14日,恩格斯在给梅林的信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行动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657-658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虚假性的经典论述。人们在引证恩格斯这一段话的时候,往往只就这一段话本身来理解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而没有更详细地看到,恩格斯的这段话其实是针对“意识形态家”的“意识形态”而说的。 “意识形态家”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概念,指的是那些抱有唯心主义观念,认为思想具有独立性作用,而不懂思维和意识对物质现实的依赖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恩格斯在上述这段话之后紧接着就指出:意识形态家们不是从客观现实来理解思维材料,不在现实中寻找意识形态的根源,而只是在纯粹的思想中探寻思想的根源,并把现实看作是思想的产物,从而也就不能真正抓住意识形态的本质,而只能看到意识形态的虚假现象。与意识形态家们相反,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理解意识形态,提出了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同一封信中,恩格斯论述意识形态家的意识形态之前,先是谈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唯物主义观点:“首先是把重点放在从基本经济事实中引出政治的、法的和其他意识形态的观念以及以这些观念为中介的行动,而且必须这样做。”(《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657页)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切意识形态都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必须这样来理解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 按照恩格斯的思想,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含义的意识形态。一种是他和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界定的意识形态,一种是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家们的意识形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从基本的经济事实中产生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样的意识形态并不是颠倒性地反映现实,并不是虚假的意识。而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家们,看不到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和根本来源,把意识形态完全独立化,并把社会存在成为意识形态的派生物,把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变成了一种虚假的、颠倒的关系。因而他们的意识形态乃是颠倒的、虚假的意识。其实,恩格斯在这里所提出的两种意识形态的划分早在19世纪40年代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经提出了。他们区分了一般意识形态和特殊意识形态、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和被剥削阶级意识形态。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它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德意志意识形态则是当时代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进一步阐明了一般意识形态的含义及其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1-592) 其次,虚假性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而非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特征。意识形态的欺骗性是意识形态虚假性的又一个方面内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意识形态都具有欺骗性,而只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才具有欺骗性。 剥削阶级为了能够获得或巩固政权,总是欺骗性地把本阶级的利益说成是全人类的利益,把本阶级的意志幻化为人类的共同意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52页)获得政权之后,剥削阶级又编造出欺骗性的意识形态,把本阶级的价值观美化为普世价值,把本阶级的特殊利益美化为全社会的普遍利益,企图掩盖现存矛盾,欺骗被剥削阶级。对此,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揭露道:“资产者的假仁假义的虚伪的意识形态用歪曲的形式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冒充为普遍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195页) 与剥削阶级不同,无产阶级没有特殊的利益需要保护,他们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因而从来不需要隐瞒自己的观点,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公开的、不带有任何欺骗性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不像剥削阶级那样靠压迫和剥削其他阶级来满足自己的利益,“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如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完全没有必要隐瞒自己的思想观点,“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2、66页)《共产党宣言》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的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即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不具有任何虚假性的成分。 再次,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是历史的而非永恒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剥削阶级的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其世界观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家们,坚持唯心史观,不能正确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而是唯心主义地从思想到思想推论,只是为本阶级的利益辩护,他们的意识形态必然带有虚假性成分。但是,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决不是也不应该是永恒的。随着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无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人类认识的进一步发展,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必然要被消除、被超越。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已指出,“这种意识形态上的颠倒是应该消除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98页);“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2页)共产主义革命在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同时必然要打破旧的意识形态及其虚假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之上,能够揭示和把握自然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阶级关系,因而能够克服意识形态虚假性的认识根源和阶级局限性。这种意识形态以追求科学真理为前提,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目的,实现了意识形态和科学知识的有机统一,是“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42页)超越了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总之,意识形态虚假性理论只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的一个部分,这个问题只是一个特指而非一个泛指的问题。如上所述,一些学者把特指的意识形态虚假性普遍化,以“虚假意识”指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所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虚假性”理论,仿佛是承袭了马克思的思想,而实际上则是对马克思的“虚假意识”理论严重误读,或故意歪曲,由这种歪曲而来的“意识形态淡化论”、“意识形态合法性危机论”等,实质上是要否定和颠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此,我们必须警惕。(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研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