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创造性解读
发布时间: 2010-03-31    作者:梅良勇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3-31
  字体:(     ) 关闭窗口
——评《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二)》

   周棉从1989年开始,对近代以来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继《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一)《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交流》和《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等成果之后,他又主编出版了《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二)》,从不同的方面、层面阐释了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创造性贡献。

  该书共分为五辑:第一辑为李新、季羡林、陈岱孙、张岱年、业治铮、陈荣悌、茅家琦、谢邦宇等各界著名专家,对其开创的“留学生与中国近代中国”课题的总体性评价,如“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报春鸟”等,有助于人们从宏观上把握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认识。第二辑重点论述人类的留学史特别是中国的留学史。其中“论人类历史上的留学运动”一章,创造性地梳理了人类的留学运动,强调留学是人类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形式,并重点突出了晚清以来中国的留学运动及其影响。第三辑、第四辑分别论述了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科学文化转型的突出贡献,凸显了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开创性奠基性成就,如“留学生与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一章,是作者1990年提出的,不仅对于打通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研究,科学地认知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转型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是最早提出从留学生的视角研究中国现代学科的转型和建立的。第五辑选择丁崇吉、罗家伦、孙本文和杨崇瑞等4位留学生,作为个案研究。特别是关于留美幼童丁崇吉一章,以前所未见的第一手资料,肯定其为“中国第一个担任海关副税务司的中国人”。

  该书既有宏观的点评,又有史的考索,既有留学生与社会某一领域关系的论述,又有对新学科建立的研究,还有人物个案的剖析,从而细致地梳理了近代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深入论述了近代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视野开阔,颇多新意。其最突出的创新之处和学术价值在于,不仅通过留学生的视角,而且从总体或个案等角度为进一步深化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不仅重点论述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贡献,还对留学生史的发展过程、特征、存在缺陷和普遍价值,进行了深入阐释,并对留学生政策方面的成就和失误作了分析和解读。如《中国近现代留学运动与农村问题》一章,就严肃地指出留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但选择农学专业和回国后从事农村研究和工作的并不多。这使得该书具有了史、策、论结合的特点。

    1. 吸引优秀留学生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2. 白静萍:留学生们的“中国妈妈”
    3. 留学生的现代性特质
    4. “海归”也得有真本事
    5. 寻根 报恩 中国人
    6. 在法国留学,不容易!
    7. 1965年来沪越南留学生考述
    8. 习近平十分关心在美爆炸案中遇难和受伤的留学生
    9. 社会对海归的认识回归了理性
    10. 远望留学法国的生活纹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