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此次访问,加强了中国和几内亚的友好关系,也加深了两国领导的相互了解。从此,这个远隔重洋的小国一直牵动着中国领导人的思念。1970年,当周恩来获悉葡萄牙雇佣军竟然从海上入侵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时,非常焦急,立刻召集有关人员在中南海会议厅开会,商量如何支持几内亚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会议一直开到凌晨3点。周恩来一再强调,绝不能允许葡萄牙雇佣军入侵几内亚的阴谋得逞,否则就要在非洲出现恶劣的先例。很快,中国政府发表了严正声明,强烈谴责葡萄牙雇佣军的入侵行径,并向几内亚政府提供了各种援助。杜尔总统给毛泽东主席发来了感谢电,并特派两名部长到中国致谢。周恩来在接见这两位部长时指出,亚非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中,都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我们应该相互支持。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濒临大西洋,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人1512100万(2006年)。加纳王国始建于公元3至4世纪,1897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57年获得独立。
加纳盛产黄金,曾被西方殖民者称为“黄金海岸”,独立后改称加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赢得独立最早的国家。首任总统恩克鲁玛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深受非洲人民的尊敬。他顶住西方压力,奉行对中国友好的政策,于l960年7月5日同中国正式建交。翌年8月,他成为继塞古•杜尔之后,第二位访华的非洲国家元首。抵达中国后,恩克鲁玛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亲切真挚的会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还亲自陪同他去杭州会见了毛主席。访华期间。恩克鲁玛邀请周恩来在方便的时候访问加纳,周恩来欣然允诺,并确定于l964年1月11日至16日前往加纳进行友好访问。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周恩来访问加纳的前夕,突然接到中国外交部转来黄华大使给周总理的特急电报,称加纳发生了谋刺恩克鲁玛的未遂事件。事件发生后,加纳局势骤然紧张,首都阿克拉各要害地点和部门均由军队把守。恩克鲁玛一家和助手已离开总统府搬进海边的一座城堡,并取消了一切外出活动。
面临这一特殊情况,人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周总理能否按照原计划访问加纳:二是如果访问照常进行,周总理的安全是否有保证。有人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恩克鲁玛陪同周恩来在公众场合露面是十分危险的,应以推迟访问为好;另有人认为,此时访问加纳,是对恩克鲁玛和加纳人民的重大支持,应如期访问。
1月8日上午,恩克鲁玛约见黄华大使,表示加纳政府完全能控制局势,安全是有保障的,希望周总理能如期访问。访问的性质不变,一切安排均不变,他本人去机场迎接,只是参观访问改由外交陪同。
得知这一突发事件后,周恩来马上与陈毅、孔原、黄镇、童小鹏、乔冠华等人在一起商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即:仍按原计划进行。他说,我们不能因为人家遇到暂时的困难就取消访问,这是对人家的不尊重,不支持。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还是要去,这才能够表现出我们的真诚。患难见真诚嘛。恩克鲁玛主张非洲统一,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有相当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他。至于外交仪式,可以打破通常的礼宾惯例。他指派副外长黄镇先去加纳,向恩克鲁玛转达他的慰问,并提出三点建议。1、为了两国领导人的安全,一切外交礼节可以从简,总统可以不去机场迎接;2、不去外地参观,可以多进行会谈;3、请加纳方面指定官员与使馆联系,具体安排保卫工作。恩克鲁玛听了中方的意见后,非常感动,连连道谢。中国总理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处处替他人着想的崇高品格,很快在非洲国家间广泛传开。
1964年1月11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抵达加纳后,当晚即前往恩克鲁玛临时住地克里斯兴堡拜会主人。恩克鲁玛热情地出来迎接,并同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紧紧拥抱。他欣喜地说:“欢迎您,很感谢您能来!”周恩来对他表示慰问,并将毛泽东主席对恩克鲁玛遇刺脱险的慰问信转交给他。恩克鲁玛十分感激,当场交给新闻官,指示其立即全文发表。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恩克鲁玛遇刺事件发生后,中国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分别致电慰问,但是恩克鲁玛希望毛泽东主席也发一封慰问电。他认为毛泽东的慰问电不仅能够在加纳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会传遍整个非洲,这是对他的一种最大的支持。中国领导人非常理解恩克鲁玛此刻的心情,满足了他的要求。因此,当他拿到毛泽东的慰问电后,非常激动,紧紧握住周总理的手表示感谢,并指示立即发表。加纳电台还连续多次作了重播。
周恩来总理在恩克鲁玛遇到危难之际的来访,以及在会谈当中所体现出来的真诚友好、平等互利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恩克鲁玛和加纳人民,在非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恩克鲁玛在最后一次会谈结束时,对周总理说:“我个人,加纳政府和人民感谢你的访问。我代表大家一致的意见认为,你的访问是所有外国领导人对加纳访问中最好的一次访问。”
两年后的l966年2月,恩克鲁玛在访问越南后顺道访华。他乘坐的飞机在北京降落之前,中国有关方面获知加纳国内发生了推翻恩克鲁玛政府的军事政变。于是,周恩来与刘少奇在机场紧急商量,决定暂不发此消息,仍然按照总统的身份接待恩克鲁玛。一直到恩克鲁玛抵达钓鱼台国宾馆后,周恩来才让黄华到恩克鲁玛下榻的房间,告诉他政变的情况,并把外电有关报道交给恩克鲁玛,帮助他了解情况。恩克鲁玛得知后非常感动,敬佩中国领导人是真正重友谊主持正义的朋友。
中非友谊的美好未来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先后访问了非洲许多国家,同非洲领导人一起共商中非友好合作大计。2006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把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相互学习、共谋发展作为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的总体原则租目标。
2007年,胡锦涛主席出访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等非洲8国。在12天当中,胡主席行程38000多公里,飞行50多个小时,同20多位非洲领导人会谈、会见,接触了数百位非洲各界高层人士,与数千名非洲民众交流互动,频繁出席各种活动90余场,发表30多篇重要讲话。胡锦涛的此次出访是真正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此之前,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就此话题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西安等城市的近千名公众进行了电话访问调查,当问及“您是否知道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八国的事?”时,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已经得知此事,并表示非常关注。由此可见,中非往来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这正是长期以来中国发展与非洲各国友谊深入人心的真实写照。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过去、现在、将来,中国人民都是非洲人民平等互信、真诚相待的好朋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好伙伴,患难与共、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多少年来,滚滚奔腾的长江和尼罗河不断地传递着绵绵不尽的中非友谊,
高耸人云的昆仑山和乞力马扎罗山忠实地见证着硕果累累的中非合作。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在中国和广大非洲国家人民面前,展示着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中非携手,合作共进,必将谱写出中非友谊新的更加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