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它地跨亚、非两洲,面积l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5800多万(1992年),首都开罗。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就出现了奴隶制的统一国家。l953年6月18日成立了埃及共和国。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卜,周恩来总理与埃及总统纳赛尔密切合作,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之前,周恩来与纳赛尔在仰光初次会面即一见如故。周恩来非常赞赏这位年轻有为的非洲领导人,纳赛尔则流露出对新中国总理的仰慕之隋。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会晤,对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当时,非洲国家对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并不很了解。通过这次会见,周恩来转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埃及人民的友好问候,表示坚决支持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纳赛尔则高度赞扬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两人的友好会晤和加强亚非团结的共同愿望,为后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密切合作打下了基础。
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与纳赛尔多次会晤。在建交问题上,周恩来采取了善于对待、增进往来、多做工作、水到渠成的方针。针对当时埃及的具体困难,周恩来与纳赛尔在会晤中达成了从贸易开始,互派商务机构,逐步使关系正常化的原则。l955年双方设立了商务代表处。是年l2月,周恩来在致纳赛尔的信中指出,两国政府商务代表处的设立,将有利于两国贸易的发展和友好关系的增进。翌年3月,周恩来再次致信纳赛尔,信中回顾了亚非会议期间建立起来的友谊和近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情况,希望中埃关系进一步发展。l956年5月16日,在纳赛尔总统的关注下,埃及政府终于撤回对台湾当局的承认,宣布愿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5月30日中埃正式发表建交公报。7月,中国首任驻埃及大使陈家康到任。埃及成为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一个非洲国家。
两国建交后,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埃及人民捍卫国家独立的正义斗争。1956年10月下旬,英、法、以直接出兵发动了侵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企图搞垮纳赛尔。中国政府当即发表声明,对英、法等国的侵略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并无偿地送给埃及政府2000万瑞士法郎的现金,以支持埃及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毛泽东十分关心苏伊士运河的战局,提出关于埃及反侵略战争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方针的建议,周恩来迅速转告埃及政府。纳赛尔十分感激中国政府的坚定支持,在给周恩来的致电中,他诚挚地说:“你们对于我们为维护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所给予的支持,加强了我们对自己的正义事业的信心……”
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访问非洲,每一次都包括埃及。1963年l2月至次年2月,周恩来访问非洲10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总理首次出访非洲,是一次引人注目的重大外交行动。埃及被确定为此次出访的第一站。周恩来与纳赛尔时隔8年再次重逢,两个人都倍感欣喜。一见面,纳赛尔即亲自将一枚“共和国勋章”挂在周恩来胸前,并在盛大的欢迎宴会上热情洋溢地说:“请大家站起来,同我一道向这位亲爱的朋友致敬。他的革命精神早在我们有机会同他直接会见之前就已经博得我们的钦佩了。在1955年同他会见(指万隆会议)之后,我们的钦佩之情就更加深了。”在这次访问中,周恩来同纳赛尔共举行了4次会谈。周恩来考虑到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地位,率先提出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纳赛尔对此表示完全赞同,双方将此五项原则写进两国联合公报。此后,周恩来又征求了其他国家对此五项原则的意见,使之最终成为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加上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共同成为中国对非政策的基本原则,指导中非友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非关系史上的三个第一
几内亚共和国位于西非西岸,濒临大西洋,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940万(2007年),是一个美丽富饶、资源丰富的国家。说起几内亚的国名,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位法国航海家到达西非海岸,他上岸后问一个当地的妇女:这是什么地方?可那位妇女不懂法语,只用土语说了声“几内亚”,表明自己是妇女。这位航海家误认为这是地名,于是就传开了。15世纪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几内亚,1885年几内亚沦为法国殖民地。1958年9月,几内亚人民通过公民投票,拒绝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并于10月2日宣布独立,成立了几内亚共和国。塞古•杜尔出任共和国首届总统。
杜尔是非洲著名的反帝反殖斗士。l958年,年仅36岁的杜尔就敢于向戴高乐说“不”,号召人民投票反对“戴高乐宪法”,表示“宁要自由中的贫困,不要受奴役的富裕”。几内亚宣布独立后,陈毅外长立即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予以承认。同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也分别致电表示祝贺。西方大国很害怕中几两国发展友好关系,担心这样一来,会扩大中国在非洲的影响。西方媒体甚至不加掩饰地扬言,不能让中国在黑非洲取得立足点。但塞古•杜尔顶住了西方的压力。1959年10月4日,中几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样就使几内亚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翌年9月,杜尔总统应邀访问我国,成为中非关系史上第一位正式访华的非洲国家元首。杜尔抵达中国后,受到中方热情隆重的接待。周恩来还专程陪杜尔前往上海参观访问。杜尔的此次访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方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贸易支付协定等合作文件,并缔结了中国与几内亚友好条约,这是中国同非洲国家缔结的第一个友好条约。
建交以来,中国向几内亚提供了大量无私的帮助,援建了广播电视中心、人民宫、金康和丁基索水电站、自由电影院、卷烟火柴厂、总统府等。其中,火柴卷烟厂是中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成套项目。投产后,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满足了几内亚国内市场的需要,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看到中国专家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帮助,几内亚的朋友无不交口称赞,说中国的专家真好!从来没有见过外国专家这样努力地为几内亚工作。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几内亚,受到了广大群众隆重的欢迎,成为他非洲10国之行的高潮。周恩来抵达当天,几内亚全国放假一天,首都居民几乎倾城出动夹道欢迎,成千上万的群众伴随着激昂的非洲鼓点跳起了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如此欢腾的场面令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感慨不已。当晚,杜尔总统和夫人为周恩来举行盛大的文艺晚会。演出前,杜尔发表了热情友好的讲话,他说:“对于世界上一切遭受统治和剥削势力奴役的各国人民来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统治的英勇斗争,过去和现在始终是令人得到鼓舞的泉源和自觉勇敢精神的范例。”周恩来在讲话中指出:“正如杜尔总统所说,几内亚是一个没有被打开的‘百宝箱’。我们深信,几内亚人民一定能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这个‘百宝箱’打开,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起来。”
周恩来此次访问还有一个小的插曲。一天下午,杜尔亲自驾车,同议长和国防部长一起,拜访周恩来和陈毅。这三个人是几内亚国家的前三号人物,年龄都不大。周恩来一面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同时,又诚恳地忠告他们,不要自己开车到郊外来,要对几内亚人民负责,要谨防万一。杜尔等三人听完周恩来的一席话,感动地说,这是一位长者和真诚朋友的忠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