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与第三世界外交
周恩来加纳之行始末
发布时间: 2009-10-09    作者:王永钦    来源:党史博览2001-03 2009-10-09
  字体:(     ) 关闭窗口

  1963年12月13日到1964年3月1日, 周恩来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先后访问了14个亚、非、欧国家,前后历时72天,行程10.8万公里。就在他访问加纳前,加纳国内发生了企图暗杀恩克鲁玛总统的事件,加纳局势一时十分动荡。但周恩来不避危险,毅然决定按原计划前往。

  加纳政局风云突起,总统被刺;周恩来总理派黄镇副部长带去三点建议,如期访问

  加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最早取得独立的国家。当时这一地区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在加纳的影响下,正风起云涌,迅猛发展。恩克鲁玛为支援未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的解放斗争做了不少工作。为支持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及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加纳是周恩来一行要访问的国家之一。当我驻加纳大使黄华将周恩来一行拟访问加纳的计划告诉恩克鲁玛时,他十分高兴,并提出了请周恩来到西非时首先访问加纳的要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将访加纳的前10天,就在周恩来刚刚结束对阿尔巴尼亚的第一天访问活动回到住所时,一个不幸的消息突然传来:加纳总统恩克鲁玛遇刺。

  据报道:1月2日下午2时左右,当恩克鲁玛从总统府的办公室出来, 走向他的汽车的时候,在总统府内值勤的一名警察在近距离内向他开了枪。恩克鲁玛的卫士长当即中弹受重伤(不久在医院死去)。凶手仓皇逃走,恩克鲁玛在后追赶,凶手发现后又返身向他射击,但未打中反被恩克鲁玛按住。

  行刺事件公布后,首都阿克拉人心浮动,思想混乱,担心发生更大乱子。当局派军队把在总统府内执勤的警察集中起来,军警双方几乎发生冲突。不久又逮捕了反对党领袖、警察副总监,传讯了内政部长。领导集团内部的关系顿时紧张起来,派系倾轧,政局十分动荡。

  在这种情况下,是推迟、取消这次访问,还是如期进行,便成了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据随访的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回忆:

  得知恩克鲁玛总统遇刺受伤的消息后,周恩来立即找陈毅、孔原、黄镇、童小鹏、乔冠华以及外交部的几个司长商议。周恩来先谈了他的意见。他说:“我们不能因为人家遇到了暂时困难就取消访问,这是对人家不尊重、不支持。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还是要去,才表现出我们的真诚,患难见真诚嘛!按原计划访问加纳,不能取消,至于外交仪式,可以打破通常的礼宾惯例。”

  陈毅支持周恩来的意见。有的同志感到加纳政局不稳,有可能出现危险,而加纳方面要接待中国代表团也会有困难,不赞成去加纳。我在周恩来身边工作20多年了,深知他遇到无数次的艰难险阻,从不被危险、困难所阻挡,他想要做的事,别人是挡不住的。……最后,周恩来和陈毅说服了大家。

  为了安排好这次访问,周恩来派随访的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先去加纳,带去三点建议:“一,为了两国领导人的安全,一切外交礼节可以从简,恩克鲁玛总统也可以不去机场迎接。二、不出外参观,可多进行会谈。三、请加方指定安全保卫官员与使馆联系,具体布置安全保卫工作。”

  陈毅副总理亲自为黄镇送行,并幽默地说:“我想你们‘二黄’的调门一定动听,会打动总统的。”黄镇于9日晚乘坐代表团的副机抵加。 第二天他就和黄华大使一起去见恩克鲁玛总统。

  当时,恩克鲁玛已从总统府搬到了沿海一座戒备森严的城堡里。这座城堡离首都阿克拉最近,加纳独立前,英国总督府就设在这里。

  黄镇副部长和黄华大使一起去拜会恩克鲁玛总统时,只见他的创伤尚未痊愈,脸上贴着纱布,头上缠着绷带,面色憔悴。黄镇和黄华首先代表周恩来对恩克鲁玛总统表示了慰问,接着向恩克鲁玛总统转达了周恩来的三点建议。

  恩克鲁玛听完黄镇转达的建议后,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他原以为周恩来不会到加纳访问了。因为在他上一次遇刺时,当时正在尼日利亚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就取消了访问加纳的计划。

  周恩来如期来访,不仅是对他本人最好的支持,也是一个大国对一个小国的尊重,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因此,他对周恩来的建议,不但完全接受,而且表示衷心的感谢。

  后来,周恩来在出访14国的报告中说:“我们代表团里有几个同志,他们天天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的后方‘司令’——杨尚昆同志,也是经常打电报,这是他的任务。我跟陈毅同志就不大想这个问题,因为有一种力量把我们鼓舞了。”“我们看到人民群众那样欢迎我们,支持我们,我们感到不仅不孤立,而且对我们的安全问题都不考虑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