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毛泽东在考虑划分三个世界时,明确把中国划归第三世界。还在毛泽东会见卡翁达正式提出划分三个世界观点之前,1973年6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马里国家元首特拉奥雷时就指出:“我们都是叫做第三世界,就是叫做发展中国家”。1974年2月,毛泽东在同布迈丁的谈话中再次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因为政治、经济各方面,中国不能跟富国、大国比,只能跟一些比较穷的国家在一起。”根据这一结论,第三世界就不再仅仅是需要中国同情、支持的国家集团,而是一个中国也置身其中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这首先是因为,从经济上看,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样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历史任务,那就是下大决心,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循序渐进,努力把经济搞上去。唯有如此,才能巩固政治上的独立,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共同的历史任务把中国同第三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样,都遭受过帝国主义长期的剥削、压迫和分割蹂躏,有过共同的历史命运。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曾经得到过各国人民的重大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把自己的命运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积极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是很自然的事。
再次,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要求。第三世界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超级大国为了扩军备战,争霸世界,必然要企图从政治上控制和从经济上掠夺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同样的威胁和压力。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各自的政治、经济实力都不够强大,只有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更加有效地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作斗争,才能制约世界战争的爆发。这就更增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凝聚力。
中国既是第三世界的成员,但又是其中有着特殊重要地位的一员。因为中国既是第三世界中最大的国家,又是社会制度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应当在第三世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当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毛泽东在把中国划为第三世界的同时,还提出了“不称霸”的主张。这是中国的一项坚定不移的政策。中国政府曾公开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有权给中国戴上一顶霸权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10〕
六、三个世界战略的实质及其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主要是根据每个或每类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处在什么样的经济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而确立的。在毛泽东看来,苏联在当时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因此,应当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作为中国制订和调整对外政策的一种指导思想,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中国外交增添了活力,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首先,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美国就成为一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合作的力量。虽然对它还将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对它的某些霸权主义作法还将加以反对,但在实际上,由于当时美国处于战略收缩态势,因而对它的斗争锋芒毕竟大大减弱了。而这对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中国对第二世界的积极评价,扩大了中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为后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最后,毛泽东发展和充实了第三世界的内涵,由此确定了中国外交的立足点,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在第三世界中的威信。
当前,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极争霸的格局已经打破,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但是,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未消除,人类所面临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在新的形势下,研究毛泽东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的外交工作,继续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进一步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71页。
〔2〕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93页。
〔3〕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41页。
〔4〕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22页。
〔5〕 毛泽东1970年10月的一次谈话,转引自1977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6〕〔7〕〔8〕〔9〕〔10〕 邓小平1974年4月10日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