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新中国外交
中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历史发展与自主创新
发布时间: 2020-09-22    作者:李晓燕    来源:东北亚论坛 2020-02-19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组织外交发展轨迹与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过程密不可分,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1—1989年为自主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学习现有国际组织的话语和行为规则为主;1990—1996年为自主参与阶段,这一阶段中国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剧变,主动扩展了国际组织外交的范围,重点是实现与联合国框架外的国际组织建立互动关系;1997年至今为自主创新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国际组织外交的重点转向了创建适应自身和相关国家需要的国际组织,并且取得了初步成绩。这三个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发展路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自主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才能把握住国内外形势的重要变化,不惧压力与困难,适时进入创新实践阶段。在经历了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三个不同类型国际组织的创制后,中国国际组织外交在一贯坚持的自主性原则基础上完成了大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创新实践过程,改变了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主导型地区性国际组织稀缺的局面。这些实践既代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发展的新特征,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历史发展与自主创新_李晓燕.pdf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