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始终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由于发生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导致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必须面对日本侵华战争对中日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中日关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及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我们党应对考验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奠定基础的阶段。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在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特别是在处理中日关系方面的几项举措产生的影响十分重大。
一是从1953年前后开始推行“民间外交”,而“民间外交”的指导思想,就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的政策上的“两个分开”的思想,即:首先把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区分开,其次是把日本政府中决定政策、发动侵略战争的罪大恶极的元凶和犯了一般错误的普通官员区分开。这一思想对解决战后中日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从1952年开始积极推动的中日民间贸易。
从那以后到1972年,新中国摆脱了美国为首的封锁,而对日外交也摆脱冷战导致的被动局面,大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性地位,而日本则恰恰相反,其对华政策处处受到冷战环境、美国的对华政策及日美关系的制约。
从中日邦交正常化到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特别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称为中日关系的“蜜月”阶段。但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关系进入到不安定的时期。直到现在,中日关系也处于冷暖不定的敏感期,这是由于中日两国之间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