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民间对外交流史
永远记住那位慈祥的老人——萨马兰奇
发布时间: 2010-04-23    作者:谭浩俊    来源:新华网 2010-04-23
  字体:(     ) 关闭窗口
 

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葬礼于北京时间4月23日零点正式举行。

   萨翁仙逝,举世悲痛。

此时此刻,没有更多、更好的语言可以表达对这位慈祥老人去世的悲痛,唯有永远记住他——萨马兰奇先生,才是最好的纪念。

萨翁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21年,时间之长,甚至超过了“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如果说顾拜旦把奥林匹克运动带到了现代社会、融入了现代元素,那么萨马兰奇则把奥林匹克运动带进了每个人的心中,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难能可贵的是,萨马兰奇先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是在奥林匹克运动饱受政治抵制、商业化运作、兴奋剂丑闻以及盐湖城危机等众多变故和压力下完成的。

传统的奥运会,不仅常常被政治所左右,而且为商业运作所困扰。但是,自从萨马兰奇先生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除在政治需要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之外,在商业运作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洛杉矶奥运会引入商业经营模式,就是这种尝试的最好证明。也正是从那时起,奥运会也把体育与商业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奥运会不再是一项“赔钱”的买卖,而是主办城市乃至国家的最好标签。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没有一个不让人肃然起敬。

萨马兰奇主政国际奥委会期间,世界体育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种纪录频频被打破,各种运动都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使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力更广;而且,在奥林匹克的感染和影响下,世界政治也更加趋向成熟,很多政治矛盾、政治冲突也在萨马兰奇斡旋下得到了化解。而国与国之间因为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等影响存在一定距离的现象,也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拉近了距离。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萨马兰奇先生对中国一直十分友好,不仅29次地来到中国,给中国的体育事业各种好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给予了最有力的支持。所有中国人都会永远记得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下午6时那个振奋人心的时刻,萨马兰奇先生说出“北京”二字时,神州大地一片欢腾。

从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地开始,奥运会的中国元素就开始传遍世界每个角落了,而中国也开始进入了新一轮加强与世界各国联系与交流的阶段。

虽然北京举办奥运会时,萨马兰奇先生已经退居二线,但是,当萨马兰奇以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的身份来到北京,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他对中国人民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一点未减,得到了中国人民更多的尊重和感谢。

萨马兰奇先生走了,留下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成就。作为一位对世界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来说,我们可以相信,他将永远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1. 萨马兰奇爱中国尊重中国:他们懂得珍惜患难之交
    2.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去世
    3. 7月13日
    4. 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光彩
    5. 那些不该被忽略的瞬间
    6. 伦敦夜话:五环怎样历久弥新
    7. 现代科技革命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影响
    8. 为新的荣誉和贡献努力拼搏
    9. 奥运启示录
    10. 北京陈述展示中国自信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