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理论渊源
和谐世界思想回答了当代中国外交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表明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与各国携手奋斗。其理论渊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精髓。“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谐世界思想吸取了“和合”文化的精华,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等,主张国与国之间扩大共识、弥合分歧,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
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社会主义角度对和谐理念进行提炼,把未来社会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主张各民族实现独立自主,在国际关系中倡导“道德和正义的准则”。这为和谐世界思想提供了基础。
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谐世界思想是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它坚持我国一贯倡导的独立自主、和平合作、求同存异、平等公正等外交原则,同时强调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提出了世界发展的远景目标,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国际战略视野日益广阔深远,更加具有大国胸怀和全球意识。
以《联合国宪章》为代表的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精神。《联合国宪章》规定各成员国主权平等,须“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在解决经济、社会、文化及有关人类福利性质等国际问题上进行合作。和谐世界思想包含了《联合国宪章》平等、宽容、合作、协调等要素,主张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权威和作用,符合国际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的趋势。
建设和谐世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内求和谐求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和谐世界思想将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拓展和延伸为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发展目标,必将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