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中美战略安全对话开启两军交往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11-06-17    作者:王俊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5-26
  字体:(     ) 关闭窗口

  51522日,应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率军方高级代表团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时隔七年后再度访美,也是继2009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访美后中国军队领导人最重要的一次访美活动,被认为是中美两军关系的一次“突破性进展”。

  中美关系向好推动两军交往

  军事关系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每当中美关系不稳时,首当其冲的便是两军关系;而在政治关系平稳之后,军事关系就会有较大发展空间。此次陈炳德访美就是在中美两国关系回升向好背景下进行的。

  奥巴马上台初期,中美关系一改过去新政府上台后“先抑后扬”、波折不断的规律,实现了平稳过渡,让人们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自2010年初以来,中美关系就麻烦不断,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谷歌事件、中美贸易摩擦、美国炒作人民币汇率等,两军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中国并未关闭军事交流大门,中美两军仍保持着机制性对话和磋商。

  20111912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应邀访华,成为两军交往回暖的积极信号。118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两国元首就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美两国关系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设立了新的航标。591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两国军方代表首次参加战略安全对话,涉及核安全、空间安全、网络安全与常规安全等多个话题。这显然有助于加深两军了解,增进两军互信,推动两军关系向前发展。

  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

  此次陈炳德访美,目的是为了落实两国元首就发展两军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互信、促进合作,推动建立21世纪第二个十年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这种新型军事关系是中美两国关系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中美两军关系长远目标的反映。

  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建立,拥有一些有利条件。首先,中美两国已经高度相互依存,两国之间不仅谁也离不开谁,而且谁也承受不了关系恶化带来的影响。其次,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拥有共同利益。从全球形势来看,双方需要在反对恐怖主义、防核扩散、维护海上安全等问题上进行合作;从地区安全来看,双方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等方面拥有诸多利益切合点;从双边关系来看,中美两国都有促进改善关系的需求。中国希望同美国保持稳定的两军关系,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一个长期和平的战略环境;美国则希望通过积极的中美军事交流来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的战略意图,避免军事上的误判。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美两军关系中的三大障碍依然没有解决,即对台军售、美舰机对华侦查以及美国国内歧视性法律。不断升级的美国对台军售,对“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了错误信号,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严重侵犯;美国舰机对中国近海实行大范围、高强度的侦查,严重影响了两国军事互信,是两军可能擦枪走火的根源;美国国内一些歧视性法律如《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和《迪莱修正案》,限制对华高技术出口和两军交往领域,是两军关系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其中,美国对台军售是影响两国和两军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冷战结束至今,两军关系先后六次被中断,三次都与台湾问题直接相关。

  若把这三大障碍与美国加快调整亚太军事部署、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等联系起来,可以发现,美国防范、牵制乃至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是昭然若揭的。这也是两国关系此起彼伏、两军交流断断续续的根本原因。陈炳德此次访美,双方作战系统的将军们进行直接对话,无疑向推动建立中美新型军事关系迈出了重要一步。两军对话之门已经开启,但要走的路还很长。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1. 中国国内健康发展与战略安全休戚相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