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在世界军事舞台上书写中国的精彩
发布时间: 2010-12-01    作者:周 峰    来源:《解放军报》 2010-11-3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外军事代表团互访日益频繁,中外军队联演联训渐趋常态,中国海军舰艇友好访问逐年增多,中国军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这些变化,反映出“十一五”期间我军事外交怎样的特点与态势?记者就此采访了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

  军事关系不断深化,充实国家对外关系内涵

  记者:目前,我与世界各国的军事交往格局呈现何种态势?

  钱利华:“十一五”期间,我军对外交往的对象、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截至目前,我们同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关系,在112个国家设立武官处,有102个国家在华设立武官处,每年派出约170多个军事代表团组出访,接待200多个外军代表团来访。军事外交涵盖高层交往、专业技术交流、军事援助、人员培训、联演联训、军队文体、国际军控、公共外交等多个领域,涉及军队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我们加强与大国的军事交流,维护世界战略稳定;深化与周边国家军队的互信协作,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巩固与发展中国家军队的传统友谊,推动友好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扩大我军国际影响力。当前,军事外交呈现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以及国家对外关系的蓬勃发展,为开展对外军事交往提供了坚强后盾。

  记者:在军事交往诸多领域中,哪一个领域的交往具有引领作用?

  钱利华:高层交往是军事外交的重要方面,具有引领军事关系发展的作用。近两年,我军高级军事代表团出访40多个国家,有60多个国家的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来访。在交往中,军委、总部领导与外国防务部门和军队领导人,就国际和地区局势、两军关系及交流合作重大项目等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重要共识,增进了军事互信,促进了务实合作。高层军事交往是战略层次的沟通,是落实国家领导人战略共识的重要举措,对于宣示政府方针政策,确定务实合作框架,指引军事关系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记者:军事外交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钱利华:军事外交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手段,是我与外方战略互信、合作水平的深层次体现。实践证明,积极活跃务实的军事外交丰富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内涵,巩固和深化了与各国的防务安全合作,为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发挥了独特作用。国家利益是做外交工作的最高准则,也是我们开展军事交往的根本遵循。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利益的,我们就全力以赴去做,只要是可能危害国家利益的,我们就与其坚决斗争。多年来,我们发挥军事外交的独特资源和优势,在涉台、涉藏、涉疆等问题上做了许多工作,维护了国家主权,有力地配合了政治外交大局。我们在参加国际军控谈判时,既认真履行国际有关公约,着眼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又充分考虑我国实际安全需求,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利益。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