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4月28日建国饭店开业剪彩仪式-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右三)与美籍华人建国饭店董事长陈宣远先生(右二)一同为建国饭店开业剪彩。(资料图片)
在北京长安街东延长线上,矗立着一座花园式酒店,它就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建国饭店。就像一面旗帜,建国饭店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旅游饭店业起步时的艰难与辉煌。
旅游行业“卡脖子” 合资饭店艰难起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经济建设逐渐恢复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人数连年翻番。1978年北京共接待了18.3万的旅游者,但我国旅游设施的基础依然十分薄弱。1978年全国具备接待海外旅游者条件的饭店仅有137家,客房约2万间。
“那时经常发生客人已下了飞机还不知道要安排到哪家饭店的尴尬局面,”时任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的侯锡九对记者说,“最严重时还发生过请求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派出专机,将北京的游客运到南京住宿的情况。”
1979年美国提出17万人来华旅游,而国内有关部门只能答应来2万人。饭店业的紧张和水平低下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卡脖子”现象,严重影响中国的发展。
紧要关头,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利用外资建旅馆可以干……第一批可以找华侨、外资,然后自己发展。1979年1月起,国务院利用侨资、外资办公室、国家旅游总局即带领北京市旅游局和上海市旅游局先后与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家公司进行了会谈。
最后,国家旅游局带领北京市旅游局与美国陈宣远集团经过多次商谈,就在北京合资建造一座具有现代国际水平的约500间客房的旅游饭店达成了意向性协议。
同年6月,共有包括国务院总理在内的1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家旅游局上报的《关于美籍建筑师陈宣远在北京合作建造和经营旅游饭店的请示》进行审核,并指示:“经过试点,摸索经验”。
1979年10月,中外双方终于签下合作合同。1980年4月21日由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北京建国饭店成为由国家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并于当年5月21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进行了登记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