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援助发展史
关于苏联援助中国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会谈
发布时间: 2009-10-09    作者:[苏]康•伊•科瓦利著,李玉贞译,杜华译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1990-03 2009-10-09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二天11点整,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全体成员齐集。我进了会场,赫鲁晓夫立即命令我报告表决情况和伏罗希洛夫的态度。我作了简短的汇报。听完以后,伏罗希洛夫点点头,表示我说的完全属实。

  赫鲁晓夫接着讲话:克利姆,你怎么了?我们好象已商量定了,可现在就要动身去北京了,你倒固执起来,这样不行。这是怎么回事?你究竟反对什么?

  伏罗希洛夫的回答很简短:首先,请允许我感谢党和中央委员会今天并没有因为我有特殊意见和畅所欲言而逮捕我,把我投入监狱。可是,我以为,目前当可怕的反法西斯战争过后四处弹痕累累的时候,我国人民还不能胜任在中国的这样一番大事业。要设计、提供复杂的设备,谈何容易!我国得有几千名专家投入这些工作。此外,不久前我们还解释说,既然我们曾向法西斯德国的同盟者日本宣战,我们追求的目标中也还有归还旅顺口和日俄战争期间沙俄丧失的领地的想法,而现在我们该还了,或许,该就这些问问大家的想法,即使不问,那至少也得让人们对此有所准备。

  听了伏罗希洛夫的发言后,赫鲁晓夫看出在这样的原则问题上不能退让,于是便开始生硬地强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其他成员相信,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强调,现在说的原沙俄领地,位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之上,现在已经根据租贷协定归我们共同利用,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那个关于旅顺口的协定,是按中国政府1952年8月15日的要求延期的【注:《苏联大百科全书》第34卷第191页,莫斯科1955年第2期。】。

  赫鲁晓夫着重指出,如果两国间的友谊不建筑在实事求是、互相需要和彼此负责的关系的坚实基础上,那任何国家间的条约都不能长久。如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建国5周年之际,请求我们帮助克服其几百年落后状态这一重要时期,不帮助中国在未来的5年内实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的根本大计,那我们就将错过同中国建立和巩固友谊的历史时期。他语气很坚决。

  赫鲁晓夫发表了一个意见,他认为不这样做,派这么高级别的苏联代表团去北京参加国庆盛典,同毛泽东举行谈判就将毫无意义。他坚持道:我们不能不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不签署这些经济协议。我们已把许多重要的工程项目改期到1960年以后,中国人还不见得同意呢!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其他委员的发言,大致都是这个基调。后来,伏罗希洛夫站起来,面色阴沉地说:好吧,我投票赞成。他写上赞成并签上自己的名字,会议就此结束了。

  1954年9月27日凌晨4时左右,列宁格勒公路上的机场指挥部戒备森严。我把汽车停在大门口,按人们指引的方向朝米高扬的飞机走去。后来得知,将有12架飞机飞往北京。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米高扬、谢罗夫、什维尔尼克及福尔采娃将分别乘坐大型专机伊尔——14,代表团其余的成员和服务员、警卫等人携带代表团的生活用品,另机前往。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的盛典和中苏高级会谈的时间到了。1954年9月30日在怀仁堂举行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的隆重集会。舞台披上节日盛装,蓝色帷幕上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1949——1954这有纪念意义的字样。早晨7点15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在暴风雨般的掌声和长时间的欢呼声中在主席台就座。苏联代表团的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米高扬、什维尔尼克和其他国家政府代表团的团长在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也步入主席台与中国领导人一起就座。

  刘少奇任会议主席,他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讲话。周恩来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5年前,终于推翻了外国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以世界大国的地位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我们国家5年来能够得到许多成就还应当感谢伟大的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给予我们的支持。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把伟大的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我们伟大的盟邦苏联给了我们慷慨的无私的援助,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清楚地指明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明确目标和具体步骤。使中国变成为没有剥削制度和没有贫困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伟大的任务。这个任务我们一定要完成。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继续作更大的努力。【注:1954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然后赫鲁晓夫讲话。大厅里全体起立,以暴风雨般的掌声欢迎苏联政府代表团团长登上讲台。他向与会者发表了长篇贺词,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提出了一个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纲领,一个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内容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去许多年里,中国的优秀人物一直想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这些理想在反动制度之下是无法实现的。现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顺利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这是把中国变为经济繁荣的大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苏联人民根据切身经验体会到,在一个历史上工业落后的国家里发展现代化工业是一件复杂而艰难的事业。

  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联系。近几年来苏中贸易增长了许多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苏联政府为中国实施经济建设计划提供了多方面的援助。至1959年底苏联将参与141项大型工业企业的建设和改建。【注:1954年10月1日《真理报》。】

  前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的其他各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相继发言,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表示祝贺之后,大厅里响起了庄严的《莫斯科——北京》歌曲。

  隆重的会议结束后,下午3点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接见了苏联政府代表团。

  参加接见的有: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董必武、林伯渠、彭德怀、彭真、邓小平、邓子恢、李富春。会见时商定,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副总理陈云、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和李富春将同苏联代表团成员进行会谈。会谈从10月1日持续到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和中共中央书记刘少奇也参加了会谈。会谈是在真诚友好和互相谅解的气氛中进行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