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年磨一剑的上海合作组织
发布时间: 2011-06-30    作者:杨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6-30
  字体:(     ) 关闭窗口
   由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四国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6月15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峰会,庆祝该组织成立10周年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重要规划。此次峰会见证了上合组织从一个蹒跚起步的新生机制演变为一个日益成熟的多边、多功能的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成长过程。

  全面理解“上海精神”

  10年来,上合组织之所以能走过从初创起步到成熟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并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已经内化为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本组织与其他多边机制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核心准则。只有全面理解“上海精神”,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上合组织过去10年的风雨历程,进而才能理解阿斯塔纳峰会规划的上合组织中长期发展前景。

  首先,应在国际体系转型、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理解“上海精神”。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重心正在迅速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老牌发达国家在各个领域仍拥有相当的优势,但构成上合组织核心凝聚力的“上海精神”代表着一种超越了传统国家关系发展模式的替代性理念。

  其次,应在欧亚大陆核心地带于冷战结束后发生了巨大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转型的格局当中来理解“上海精神”。中亚国家的身份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演化:从曾经是沙俄帝国的边缘地带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从独立之初作为俄罗斯“近海外”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具备主体性的独立地区。未来可能还要从更广泛的欧亚含义上,即中亚国家参与的以上合组织为代表的一体化进程的层面上来进行理解。在此意义上,“上海精神”将成为中亚地区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

  再次,应从集体的视角正视“上海精神”的形成。“上海精神”尽管有上海这个抬头放在前面,但它不是中国的一家独创,是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上合组织发展过程的凝练,是从中苏关系历史上风风雨雨各种各样关系形态中最终提炼出来的一种成果。

  最后,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上海精神”。过去10年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表明,一方面,各成员国是在“上海精神”的照耀下推进合作;另一方面,新的实践又为继续扩大“上海精神”的外延,为国际关系理论提供更丰富的哲学和思想资源。

  此外,在全面把握“上海精神”的框架下,我们尤其要注意上合组织10年发展历程中的两个关键点。第一,这是该组织所在地区内所有转型国家在国内体制变迁和外部国际环境相互激励、相互影响下的相互学习并且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第二,这是世纪之交,国际民主化潮流在中亚地区得以具体化、得以实践的一个伟大的地区机制的创新过程。在此之前,国际关系民主化往往是非西方国家针对主导国际事务的西方霸权国家及所有反对霸权国家的政治呼吁,并非一种现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素来强调大国作用、主导国作用,强调大国支配小国的逻辑,小国往往只被视为大国行为的客体而被自动忽略。上合组织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强调国家不分大小,以协商一致的原则来推动彼此间的合作,从而在事实上践行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原则。

  直面上合组织发展问题

  当然,正如中国谚语所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合组织目前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第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对上合组织而言,首要的问题就是它究竟要往什么方向发展,是深入发展还是扩张发展抑或边整合边扩大。在这个问题上,既要考虑上合组织作为新生的国际性地区组织的承受能力,又要考虑申请国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国际和地区形势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作出一个多赢的选择。

  第二,如何进一步提高合作效率。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作为该组织成员的同时也加入了众多一体化合作机制,每个成员国都具有多重身份。合作体制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很容易造成交易成本增加等不良后果,加大上合组织内部协调的难度,导致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效率始终难以令人满意。与此同时,上合组织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在目标上虽然经常相互重合,但分工机制却不明确;它们的利益在某些领域相互吻合,但是在某些方面又有所不同。

  第三,如何进一步明晰上合组织合作优先方向。如果说前几年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合作内容,那么现阶段上合组织更应在经济合作领域予以推进。而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经济交往,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相对有限,与可资利用的潜力并不相称。

  第四,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集体认同。当前,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地区认同主要是基于历史发展经验、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其自身的利益考虑,而对组织理念、文化的认同,实质上是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一种积极的政治回应。除了形成协力应对“三股势力”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国际战略稳定的现实危机感外,尚未生成维护本地区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使命感,进而萌发与各国团结一致推动地区合作的地区意识。

  第五,如何处理好中俄协调关系。上合组织的核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俄关系问题,中俄关系发展得顺利与否,对上合组织具有直接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中俄协调仍然是上合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随着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俄国内对上合组织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中俄之间如何进一步增信释疑、密切协作,直接关系到上合组织今后的走向。

  第六,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等外部因素的关系。上合组织尽管从地理上与美国相距甚远,但实际上却难以摆脱美国因素的干扰。自成立以来,美国因素就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关键外部因素之一。

  整体而言,上合组织已经不是蹒跚学步的婴儿,也走过了“少先队”组织的阶段,以阿斯塔纳峰会为标志,逐渐进入了成熟期。此次阿斯塔纳峰会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便是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福祉置于更重要的地位,这可能意味着上合组织未来发展哲学的某种转型。(

    1.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及其青岛峰会的成果与意义
    2. 上海合作组织为地区安全增添正能量
    3. 解读上合组织北京峰会成果:确立“和谐地区”目标
    4. 胡锦涛:要把上海合作组织建设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5. 上海合作组织10年发展
    6. “上合”组织经济合作十年:成就、挑战与前景
    7. 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新闻公报
    8. 上海合作组织十年发展回顾及思考
    9. “和平使命-2010”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正式开始
    10. 胡锦涛离京出席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会议并访乌、哈两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