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关系的重要内容,是两国经济互补性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呈现出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
能源合作是双赢
对中国来说,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拓宽了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符合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也减轻了能源运输过于依赖马六甲海峡的风险。2008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已占进口总额的6.5%。2009年2月17日,中俄签订了7项能源合作文件。根据该协议,中方将向俄方提供250亿美元长期贷款,俄方则承诺从2011—2030年通过远东管线中国支线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
对俄罗斯来说,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满足了其迫切的资金需求,使俄罗斯得以完成重要的能源战略部署。2008年金融危机使俄罗斯能源企业遭受重创,而中俄两国达成的250亿美元的“石油换贷款”协议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俄罗斯石油公司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使其长期战略投资项目得以维系。其次,符合俄罗斯开发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战略安排。开发远东和东西伯利亚是俄罗斯21世纪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能源开发与利用是这两个地区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而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将为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能源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同时,与中国的合作也有助于俄罗斯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降低油气出口市场过于单一的风险。欧洲是俄罗斯传统的能源出口市场,俄对欧输出的原油约占其出口总量的65%,天然气约占70%。近年来,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能源关系日益复杂,加强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可以降低俄罗斯面临的风险。
不同层面建立多个能源合作与对话机制
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成立的能源分委会,为解决双边能源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合作项目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7月,中俄又启动了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对于解决两国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在它的推动下,中俄两国之间在短时间内“一揽子式”地解决了能源贷款、原油贸易、管道建设等诸多问题。
近年来,中俄在能源相互投资、组建合资企业、共同勘探开发、油气管线建设、下游加工销售等环节取得多项突破,合作正转向多层次、全方位、大纵深的新阶段。与此同时,中俄石油管道建设进入施工阶段,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将成为沟通中俄能源运输的“大动脉”。目前,俄罗斯段已经完全建成。这段全长1030公里的石油管道将于2010年竣工,之后20年内俄罗斯将通过该管道向中方供油3亿吨。中国支线项目投产运营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双方还将研究提高中国支线运力的可能性。2009年10月,中俄签署《落实2009年6月24日签署的<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路线图》和《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确认“俄气”将铺设两条对华供气管道,并在双方确定天然气供应价格后于2014——2015年开始实现对华天然气供应,供应量每年达到680亿立方米。
在国际格局的调整下进行互补合作
中俄能源合作不仅仅局限于石油、天然气领域,在核能利用、新能源,开发、电力、煤炭进口方面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根据《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对亚洲市场的天然气出口到2015年将占俄天然气出口总额的12%,2030年达到20%。俄罗斯能源界人士多次表示,之前俄能源主要输往欧洲,但现在金融危机导致欧洲需求大幅下降,而短期内俄罗斯经济还是主要依赖能源出口,调整经济结构是一个过程,在俄罗斯要开拓新的市场的情况下,中国具有吸引力。普京也特别强调,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有需要、有能力加强合作,而且两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些合作都将延续几十年”。
中俄在核能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俄罗斯对华电力出口项目计划未来10年分阶段将对华输电量增加到每年600亿千瓦/小时,拟在该项目框架内在俄罗斯兴建发电量达1800兆瓦的发电站,并在中俄两国境内铺设长达3400公里的交流电和直流电电网。
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能源开发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资金与能源技术优势,完全可以配合俄罗斯的东部开发战略,实现互利共赢:在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能源勘探领域投资;与俄罗斯合作在远东发展油气深加工项目;配合俄罗斯东部天然气规则,以适当方式开展在远东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探讨建设中俄天然气管道问题。
以“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为平台,加强中俄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近年来,中亚国家积极拓展对外能源合作,中亚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日益上升。实践证明,中亚能源生产国地位的提升有利于国际能源市场的更加平衡,无论是谁,垄断中亚国家能源生产与运输的设想都是不现实的。俄罗斯在中亚有着传统的能源利益,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双方可能存在一些眼前的利益分歧,但从长远考虑,中俄在中亚的能源利益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普京曾提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的设想,这是一个积极的提议,中俄两国应与中亚国家一起,充分实现资源、资金、技术、市场、能源运输基础设施的优势互补,使中亚的能源开发与利用促进中亚国家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