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经济“崩溃论”言过其实
发布时间: 2010-05-10    作者:明金维    来源:新华网 2010-05-10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来,国际上有经济学家妄言,中国股市反弹乏力,大宗商品价格下滑,预示着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而中国经济也将随之“崩溃”。应该说,担忧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是否健康有一定道理,但认为这将导致中国经济“崩溃”无疑言过其实。事实上,中国政府为解决这方面问题一直在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并显现成效。

  首先,“崩溃论”与中国经济的实情明显不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最先从国际金融危机的低谷反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8.7%,不仅好于发达经济体下滑3.2%的表现,也高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2.4%的平均增速。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11.9%,复苏势头强劲。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众多权威机构则对中国经济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在2010年4月下旬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0.0%,2011年将增长9.9%,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今明两年经济将保持缓慢增长。

  有着“股神”之称的美国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5月初在其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也表示,中国是一个“令人惊喜”的经济体,他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

  “崩溃论”者更是低估了中国政府对经济金融风险的调控能力。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是事实,但政府最近相继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初见成效的事实说明,政府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金融中各种风险可以施加强有力的影响,这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实,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时有出现,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以偏见代替理性,有的是夸大其词、博取关注,少数则是唱衰中国、做空渔利。然而,不管是哪一种中国经济“崩溃论”,都明显缺乏对中国问题的全面、深入了解,也明显缺乏对中国问题的客观、平衡的分析。

  客观地说,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后续影响还可能以未知的形式波及中国,加之中国经济的内生性问题,未来经济发展可能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需要中国及所有市场参与者基于对中国经济的清醒认识,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冷静的态度理性应对。因此,面对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无论其出于何种目的,不妨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1. 中国经济四十年市场化改革的回顾
    2. 洪向华:论群众工作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