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1l月1日文章 原题:多极中的两极
首脑会议充其量只是象征性的会议。但上周在河内举行的东亚首脑会议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此次会议表明,面对中国崛起,美国认识到需要结交各类非正式的盟友,而中国也认识到邻国并不相信它作出的和平崛起的承诺。
因此,俄罗斯、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出席会议,表达这样的信息:两国集团——世界被划分为美国和中国的势力范围——的概念是否成为现实,对于所有国家都有利害关系。
在河内,东亚的多极格局发展成熟。
河内是多极格局形成的必然场所。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最坚决反对中国对南中国海及其岛屿提出的主权要求。越南的民族认同感和战争纪录无人能及。越南经济为日本和西方提供着巨大的投资前景;越南在追赶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时,今后或许会经历二十年的快速增长期。金兰湾有可能提供与南中国海港口相媲美的港口设施。
与此同时,从历史上来看,越南与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密切。俄罗斯渴望在东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印度由于意识到中国对新德里构成的挑战比巴基斯坦大,因此近来制定了“向东看”的战略。
中国可以有理有据地指出越南超越常规地使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但这本不该是焦点。但是,北京被迫发表更具安抚性的言论。北京对东海的一群小岛——日本称尖阁群岛,中国称钓鱼岛——摆出咄咄逼人的姿态,在国内引发反日情绪,还谴责美国。中国加剧了其他国家对北京意图的担忧。
最近,中国还对克什米尔和中印东北边界提出领土主张,激怒了印度。
但没有一个事件表明,该地区的国家公开联合反对中国,它们都希望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这些国家清楚中国的增长能带来贸易好处,希望中国像美国过去那样,继续为它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
中国自身仍在与亚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建立战略关系,特别是缅甸和老挝,同时还在引诱泰国。
这些国家的政府都清楚,美国不再是最强大的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庆贺这一事实。由于美国在经济和贸易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以人权问题的名义干涉他国内政,东亚国家对美国的愤恨犹存。但对中国使邻国成为附庸国的担忧情绪在加剧。
一些地区国家将中国视为工业化的障碍,而不是技术、资本和市场的提供者。印度和印尼对于从中国进口制成品却主要出口未经加工的原材料感到焦虑。它们担心中国企图利用其货币抢占市场份额,损害它们的利益。
东南亚如今是几个大国和中等国家争夺影响的战场,也是中国和印度阵营与马来西亚抗衡的场所。
东南亚存在众多的问题和利益,经济和战略利益有时不一致。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局势。但从根本上说,如何应对中国迅速崛起和美国逐渐衰退的事实是地区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
2010年的河内首脑会议或许不能与 1955年发起不结盟运动以应对两个阵营世界的万隆会议相提并论。但河内会议的确预示着亚洲事务中多极格局的兴起,中国和美国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但只是多极中的两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