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对外关系史
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利于各国整体利益
发布时间: 2010-01-12    作者:张永兴    来源:新华网 2010-01-07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利于各国整体利益,它的潜力很大,已成为继欧盟和北美自贸区之后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一股新生力量。

  社论说,自贸区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它使区域内商品和服务贸易更加快捷,贸易额将大大增加,消费者明显获益。同时,它也会对本区域其他国家起到示范作用,促使它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区域贸易整合中来。

  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看,实行区域贸易自由化就显得更有必要。由于欧美传统市场萎缩,对亚洲商品的需求减少,东亚区域必须把自身未挖掘的潜力利用起来,互通有无,以求贸易持续增长。中国-东盟自贸区虽然不可能取代各自传统的出口市场,但却为商品的出口开辟了崭新的空间。

  社论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世界上只有欧盟和北美两个自贸区,东亚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紧密的多边机制,在世界贸易中的集体力量比较单薄。现在,中国和东盟朝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这个自贸区是开放的,将来会通过其他双边和多边安排逐渐扩大,使更多国家参与到贸易大循环之中。

  社论还呼吁,各国政府应始终看到自由贸易对本国整体利益的好处,不要在压力下采取保护本国企业的做法,要顾全大局,不能因小失大。

    1. 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合作的加速器
    2. 印尼总统会见中国商务部部长 希望加强在自贸区框架下的合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