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对外关系史
周恩来关于发展战后中日关系的原则思想
发布时间: 2009-09-27    作者:朱诗柱    来源:国史网 1995-06-27
  字体:(     ) 关闭窗口

  五六十年代,许多日本友人表示担心:中国强大起来以后,是否会存在报复心理,去侵略或威胁日本?对此,周恩来耐心诚恳地反复解释:中国绝不会侵略别人,主动挑起战争。首先,近代中国长期遭到别人的侵略,懂得被人侵略的痛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会把同样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同时,中国人民从历史的经验中懂得:“发动侵略战争必定失败”[1]。中国绝不会逆流而动,自取灭亡。其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决定了和平政策是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当然选择。侵略别人,“这是我们国家的制度和政策所不许可的”[2]。再次,为了消除长期的半殖民地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状态,使中华民族从根本上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来从事现代化的经济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所在。总之,“一个正在从事和平建设,愿意同世界各国友好,国内各民族平等,人民享受民主的国家,是不可能产生殖民主义和侵略思想的”[3]。

  对中日关系中的互不侵犯,周恩来也同日本友人谈到了另一方面富有远见和建设性的意见。他指出,我们欢迎并支持日本走上和平、独立、中立、民主的道路。但是,“我们也看到另外有一部分人想复活军国主义走日本的老路”,这是一条“对远东和亚洲的安全是个威胁,对中国也是个威胁”的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4]。战后,日本出了很多描写战争和武士的书籍、漫画、电影等反映历史的文艺作品。周恩来指出,这些作品尽管从表面上看,多少有那么一点厌恶战争的气氛,但实质上是在煽动日本人对战争的怀念,撩拨日本人的好战心理[5]。作品将军国主义分子极度美化、英雄化,使日本完全不了解战争的年轻人,产生景仰。憧憬而跃跃欲试的心理[6]。这种借历史、文艺等形式煽动军国主义复活的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事实是: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始终有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不思悔改,仍在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旧梦;有些政界要人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屡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朝拜靖国神社,为战争罪犯扬幡招魂;修改历史教科书,抹煞侵略事实;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罪恶行径;不久前,日本国会通过了一个实质是“不承认侵略更谈不上认罪”的“不反省”的反省决议,更反映了日本政治整体上的恶化。所有这些,犹如宁静之夜传来了法西斯幽灵的叩门声,不能不引起中国及亚洲人民的警觉和担心。正如1987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友人时指出的,“如果说中日关系有点问题,那就是中国人民担心日本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人,其中可能有的是有政治影响的人,存在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7]对这种倾向,周总理生前已经给出了严正的警告:“作为友好邻邦,我们愿意指出这一点,日本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是没有前途的”[8],“即使日本有极少数人想复活军国主义,中国人民也绝不能让它再来侵犯”[9]。

  (三)关于互不干涉内政

  -----------------------------------------------------------------------

  [1][2][3][4][8][9] 《周恩来外交文选》,第304、177、178、306、307、89页。

  [5][6] 见《日本人心目中的周恩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41、253页。

  [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0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