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多边外交史
中国周边外交步入调整期
发布时间: 2011-08-04    作者:祁怀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7-21
  字体:(     ) 关闭窗口
   未来10年,中国预期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周边环境出现了复杂而重大的变化。一方面,中国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周边国家疑虑增加以及外部大国的“介入”加深。未来10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可避免地步入一个彼此调整和适应的新阶段。

  中国周边环境新挑战

  未来10年,中国周边环境将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第一,面临美国重返亚洲的挑战。为了制衡中国在亚洲地区日益增大的影响力,美国开始调整战略,重返亚洲。美国主要采取了两手做法:一是积极谋求加入东亚峰会,防止中国成为东亚地区机制的主导国;二是在东南亚寻找新的战略支点,借助东南亚国家的力量制衡中国。20097月,美国政府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为美国参与东亚峰会扫除了最后一个障碍。201010月,第五届东亚峰会领导人达成共识,邀请美国正式加入东亚峰会,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正在得到“回报”。与此同时,美国极力支持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发展和独立性,“以阻止中国势力渗透到整个东南亚”。

  第二,面临久拖不决的领土、领海争端激化的挑战。2010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风波导致钓鱼岛的争端升级。2011年以来,越南、菲律宾等与中国存在南海主权争议的国家变得日益强硬,南海主权争议升温。与此同时,日本、印度等中国邻国也出现了与之呼应的声音,显现出“抱团”的意愿。长期以来,中国对于同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都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但是这一原则并未得到部分周边国家的认可。未来10年,中国与部分邻国在领土与领海、专属经济区的争端可能会日趋尖锐化。

  第三,面临周边重大突发事件的挑战。在中国周边地区,仍然存在着爆发重大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未来10年,朝鲜核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导致核武器在东北亚地区扩散,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此外,中国也要对缅甸、巴基斯坦、中亚可能出现的事态做好预防工作。

  第四,面临整合区域多边制度的挑战。目前,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竞相提出区域多边制度构想。美国在确保APEC这一“老机制”继续存在的同时,也在积极加入东亚峰会这一“新机制”,并宣布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日本认为,东亚峰会模式有利于平衡中国快速增长的影响力,试图把东亚峰会从战略论坛变成务实的地区合作机制。东盟则力图保持在亚洲多边机制构建中的领导者地位,以平衡亚太大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无论是现有机制之间的竞争,还是地区机制的新倡议,上述国家(地区组织)的倡仪或主张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平衡中国影响力的考量。

  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

  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国利益和亚洲稳定,中国要始终把亚洲放在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未来10年,中国的周边外交需要有新战略。

  在应对美国重返亚洲的挑战上,中国要继续实施制度均势战略。“中美制度均势”的含义是:中美两国在经济相互依存加深的背景下通过国际制度对彼此实施的机制化制衡。中国要现实地认识到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历史存在和实际利益,以不损害美国重大利益的方式实现自身战略目标;而美国则要务实地接受中国“和平崛起”的事实,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与中国在亚洲地区共生、共处、共荣。此外,中美都要继续加深两国间的经济相互依存。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会大大减少两国之间的战略紧张,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在应对领土、领海争端激化的挑战上,中国要始终奉行和平协商战略。未来10年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首要外部因素。和平协商解决的思维路径和实践是实现领土、领海争端从零和博弈向互利共赢转变的途径和方法。2011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同邻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

  在应对周边重大突发事件的挑战上,中国要尽早确立危机管控战略。未来10年,中国需要鼓励朝韩两国协作建立危机处理机制,防止任何一方对形势作出误判和过度的反应。同时,中国仍应力主在六方会谈机制下以谈判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从长远来看,针对周边国家可能出现的政局动荡,中国要“对症下药”,比如说:针对“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突变,防止其冲击与中国的双边关系;针对“转型国家”的政局异动,防止其对华政策出现严重倒退;针对“问题国家”的政局“混沌”,则应该妥善维护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有效防范海外利益重大风险。

  在应对整合区域多边制度的挑战上,中国要积极确立亚洲多边战略。中国应鼓励和支持中小国家倡导地区和次地区的机制性合作,并同后者一道进行总体设计。中国的亚洲多边外交战略应以东亚峰会为主要制度形式,并积极推动东亚峰会机制向亚洲机制的转化。这不仅有利于亚洲合作的长期稳定,也有利于中国与亚洲各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和中国在亚洲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快速崛起背景下周边安全挑战及周边外交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 构建周边外交新格局
    2. 平衡把握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
    3. 周边外交视野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4. 苏晓晖:中国为何越来越重视周边外交
    5.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新周边外交不容抹黑
    6. 高祖贵:周边外交迈向共同体建设新阶段
    7. 中国推进周边外交大战略
    8. 2011:中国努力维护总体向好的周边形势
    9. 毛泽东周边外交思想的内涵与启示
    10. 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前瞻:周边外交新高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