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多边外交史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世界多极化思想
发布时间: 2009-09-27    作者:饶银华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5-01-27
  字体:(     ) 关闭窗口

  其次,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3〕关于发展中国家的作用问题,邓小平曾经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高度论述过,“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4〕,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不到发展,“西方面临的市场问题、经济问题,也难以解决”〔5〕,等等。从第三世界的崛起到今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相互理解,逐步团结起来,已经形成了一支新兴的国际力量,其国际地位已大大提高,在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是:在冷战时期,由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不断冲击着美苏两极国际格局,是导致雅尔塔体制解体和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在联合国,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不断地推动联合国在大会表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第三世界大多数国家从独立之日起,就主张和平共处、不干涉它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军备竞赛等,它们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力军;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庞大的国际行为主体,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这些因素若能合理利用,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提供广阔的空间。当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础,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6〕

  再次,各类区域性、洲际性组织和国际会议日趋活跃。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由于其多元性、跨国性、调和性、超国家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如欧盟、阿盟、非洲统一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安第斯集团等,以及国际会议如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议长会议、南北峰会、亚欧会议等,通过双边或多边会议、论坛、协议、宣言等方式展开活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尽管有些组织和会议的作用还不能够完全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其特点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7〕这种多极化格局,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和安全,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二、世界多极化的曲折性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继续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8〕究其原因,其一,冷战思维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主要障碍。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的霸权主义有新的表现:在战略上,无论是老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还是小布什的“先发制人战略”都是以领导世界为目标,竭力谋求全球霸主地位;在政治上,以维护“民主”、“人权”为名,向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动新的冷战,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在经济上,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凭借经济、贸易、金融、科技等优势,在世界各地进行经济渗透,力图建立经济霸权,主导世界经济秩序;在军事上,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大力推行新干涉主义;在文化上,凭借大众传媒工具和文化交流,向别国进行文化渗透,利用文明差异大做文章,企图挑起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等。所有这一切不仅恶化了国际形势,使当前及未来世界充满了不少变数,而且严重阻碍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其二,国际经济旧秩序及其它负面因素影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整体作用的发挥。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帝国主义时代殖民政策的产物和表现。上世纪二战结束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独立,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虽然当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深,但是发达国家仍然采用新殖民主义的手法,力图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具体做法是:在国际生产领域,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工业制成品和消费品等方面严重依赖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保持发达国家技术、资金、工业制成品中心和发展中国家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生产格局;在世界市场上,通过垄断价格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的商品交换,牟取暴利;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其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原则和表决权,几乎使符合它们利益的大多数提案都能够获得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本原因。它既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又使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仍未摆脱被剥削、遭掠夺的地位。此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极大国,结合第三世界国家这个群体的外部环境发生的很大变化,使第三世界国家已不再具有在两极格局中作为“中间地带”的战略地位。在两极格局中被掩盖的民族、领土、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凸现出来,再加上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民主化、多党制、私有化等,又诱发了新的矛盾,这些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从而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团结。因此,所有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影响了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一极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能力。其三,其它力量中心与美国综合国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对美国的制约作用有限。虽然欧盟的经济一体化取得显著进展,总体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但由于政治、防务、外交等方面一体化进展滞后,综合实力仍然逊于美国。以上因素表明,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三、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