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多边外交史
江泽民与中国外交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09-09-27    作者:赵俊杰 王平贞 霍燕平    来源:中华儿女 2002-01-27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人民外交的非凡艺术。邓小平以远见卓识、运筹帷幄,展示了其超人的外交胆略。江泽民在长期的外交活动中,逐渐体现出新一代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外交艺术和独具魅力的领袖风采

  “2001年《财富》全球论坛”在中国香港举行,面对出席《财富》论坛的世界各地的精英,江泽民充分展现了他的领袖魅力。他说:“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的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讲话高亢激昂、掷地有声,赢得了全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激动地说:领导中国,开创未来,“需要远大的目光、过人的气魄、创新的精神和坚毅的决心。这些特质,江主席都向我们一一展示了。”

  2001年5月,江泽民在第三届亚欧25国外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十分精彩。 他说:“亚洲和欧洲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相互交往源远流长。古代的丝绸之路,曾经是亚欧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发挥了独特作用。亚欧会议应构筑起新的‘丝绸之路’,积极促进新世纪亚欧文明的交流,使亚欧各国在发展本民族文明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对亚欧关系的发展,他强调,亚欧会议应成为洲际平等合作的典范,应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渠道,应成为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这番话言语不多,一语中的,真知灼见,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亚欧合作所寄予的厚望,赢得了与会各国外长的高度评价。

  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用俄语向科学家发表演说,讲话精彩动人。这种演讲人同听众敞开心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使会场气氛达到高潮,取得了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最佳效果。墨西哥《至上报》呼吁,该国政府应借鉴江泽民的讲话。

  同样,在访问摩尔多瓦时,江泽民这样对该国人民说:“我虽然第一次访问贵国,但对摩尔多瓦并不陌生。著名诗人埃米内斯库的诗句在摩尔多瓦广为传颂;民族英雄斯特凡大公的事迹流传至今。我衷心祝愿摩尔多瓦人民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业中取得新的成就。”

  他在2001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上还向“论坛”赠诗一首:

  万泉气象新,

  水阔晚风纯。

  四海群贤聚,

  博鳌更喜人。

  2001年7月, 他在莫斯科大学向俄罗斯各界知名人士发表了题为“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的演讲,他在演讲一开头,就用一席话来打动了听众,拉近了演讲人和听众的情感距离。他说:“我多次到过俄罗斯,50年代中期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对俄罗斯人民在悠久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俄罗斯人民抱有尊敬和友好的感情,我每次来访,都有宾至如归之感,都能体会到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也总是带来了12亿多中国人民对俄罗斯人民的真挚情谊和良好祝愿。”

  他的演讲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学识渊博,观点透彻,感人至深,用真挚的友情打动了每一位听众。

  对外交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把握,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江泽民的外交艺术。

  在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后,江泽民充分表现出中国领导人在处理这类棘手外交问题上的能力。他在谴责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同时,冷静地指出中美之间没有对抗的必然性,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既取决于美国怎样对待中国,也取决于中国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他认为,美国对华政策虽然有反华势力因素存在,但美国也有主张发展美中关系的力量。

  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中美关系应该“登高望远”。

  由于江泽民在处理复杂的国际问题上表现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艺术,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2001年9月11日, 美国纽约和华盛顿著名的标志性建筑遭到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损失极为惨重,江泽民主席及时向美国总统布什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深切慰问。

  这一突发性事件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做法,应该让美国政府中的那些反华势力冷静地想一想,是谁真正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江泽民还依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改变外交策略,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所作为。

  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首倡的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则是中国灵活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时,中国外交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格局。

  近10年来,我国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róng@①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和李岚清等,访问了100多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与亚、非、拉许多区域合作组织广泛发展了建设性的关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发展中国家高层往来最活跃的时期。

  仅1997年就有近40个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议会领导人访华,而中国副总理以上领导人出访了45个发展中国家。

  1998年也是中国外交的一个丰收年,单是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前往北京访问的就多达8人,其中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法国总理及英国首相等。

  199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江泽民两次访问了欧洲。从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国政府坚定地维护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挥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

  2000年我国的多边外交空前活跃,我国领导人亲自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江泽民出席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和在文莱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8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朱镕基总理到汉城参加了第三届亚欧会议。

  2001年,江泽民、李鹏、朱róng@①基、李瑞环和胡锦涛等相继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为新世纪的中国外交打开了良好的开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