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树立了对外开放的中国外交新形象。
在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时,邓小平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眼光和革命家的气魄,做出了中国向世界开放的伟大战略抉择。
邓小平意味深长地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他一再强调中国外交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它需要一个睦邻友好的周边小环境和较长时期和平稳定的国际大环境。
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跨越历史的纠葛恩怨,我国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全世界各种类型的国家建立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和友好往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对外开放,使中华民族得以吸纳世界各种文明的精华,推进自己的现代化历史进程。
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国际形势,将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外交形象?
冷战虽然结束了,但新旧矛盾交织,冷战的阴魂徘徊不去;经济全球化浪潮迭起;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此伏彼起。
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的时候,曾有人额首相庆,“再见了冷战”。但孰料在整个90年代,全球却出现了一连串硝烟弥漫的“热战”:从海湾战争到波黑冲突,从科索沃战争到马其顿危机,从印巴在卡吉尔地区的冲突到以巴冲突再度升级,天下仍很不太平。
尽管国际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态势,但美国这个惟一的“一超”的确实力超群,世界并不是一个诸强平起平坐的均衡格局。多极化与单极霸权的较量更加激烈,多极化还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反映时代变化、代表不同国家利益的各种政治理论思潮和国际战略观层出不穷、针锋相对。从“文明冲突论”到“民主和平论”;从“有限主权论”到“新干涉主义”;从“民主社会主义”到“第三条道路”;从“北约新战略”到“新的国际安全观”,各种观念和主张不断出现。
时代主题虽然未变,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西方“人道主义干预”的升温;国际恐怖主义和有组织跨国犯罪的嚣张;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相互勾结,不断制造事端;国际军控与裁军停滞不前;经济安全、信息网络安全、资源安全、环境与污染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的中国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国实行所谓的制裁,在人权等问题上不断攻击中国,且同最惠国待遇挂钩,在所谓“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上大作文章,以图在政治上孤立并削弱中国,干涉中国内政,达到“以压促变”的战略目的。因此,冷战的结束既给我们带来了和平与发展的机遇,又给我国的外交工作带来了各种不利的因素。面对机遇与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做出战略决断。
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乃是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件大事。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深入分析冷战后的国际形势,认真思考重大战略问题,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积极实施全方位的外交战略方针,打开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为:
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采取灵活多样的外交手段,打破西方国家的所谓制裁。
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务实的外交姿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要建立中国作为国际上有影响力、有建设性作用的国家形象,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调整与大国及国家集团的战略关系,开创中国外交新格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要实施积极主动参与和趋利避害相结合的方针,致力于倡导和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是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是一支坚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战略力量。
1990年,江泽民在回答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提问时强调,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对外开放称之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9世纪,拿破仑曾经劝说西方不要把长期昏睡的中国摇醒,因为“中国醒来后就会震撼全世界”。
不错,中国这个东方巨人,从19世纪鸦片战争之后,就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0世纪中叶,中国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震撼了全世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又以实行改革开放的路线震撼了世界,这是一次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开放,并且是主动开放,它让世人为之瞩目。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施全方位的外交战略,旨在让世界更客观地了解中国的巨大变化,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展示出新一代中国领导人的外交艺术和个人魅力。
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首脑外交举足轻重。江泽民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日理万机的同时,每年都要出访,不远万里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访问,广泛宣传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98年10月,江泽民出访英国、法国、葡萄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六国,历时17天。
1999年3月,江泽民访问了意大利、瑞士和奥地利三国。
同年9月,他访问了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三国。
2000年4月,江泽民对以色列、巴勒斯坦、土耳其、希腊及南非进行为期16 天的国事访问。2001年7月,江泽民访问了俄罗斯、白俄罗斯、摩尔多瓦、 乌克兰和马耳他五国。
近年来,江泽民还访问了美国、日本和朝鲜等许多国家。
江泽民是第一个访问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中国国家元首。
他是1963年以来第一个访问柬埔寨的中国国家元首。
他对土耳其的国事访问是16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