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平为主阶段(1949~1984年),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大学生就业政策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管理、统包统分,这一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及很长一段时期,能够汇集有限的人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对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公平为主兼顾效率阶段(1985~1999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教育领域,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不仅打破了数十年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而且还标志着我国就业政策已经进入到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阶段。公平与效率并重阶段(2000年至今),2000年,教育部将由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用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派遣证”改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报到证”,结束了以往大学毕业生主要由国家负责计划、分配的历史,开启了市场导向、公平与效率并重的阶段。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生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取得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向良性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中国特色大学生就业政策变迁规律,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道路。
全文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