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生活史
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有望扭转
发布时间: 2010-04-09    作者:魏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4-09
  字体:(     ) 关闭窗口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明显感觉到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成为从政府到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至今收入差距仍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如何理解和看待收入差距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中国收入差距多维扩大

   从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看,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总体上处于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收入差距的急速扩大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由相对较为平均的国家转变为收入差距较高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198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但到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估计的全国基尼系数达0.454,根据有关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6。与改革之初相比,城乡之间、城乡内部、省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明显的扩大,且这种多维的差距扩大趋势到目前为止还在继续。

   尽管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对较快,但必须看到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是一个渐次累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然而,比起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差距的缩小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目前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手段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经济快速增长为收入分配调整提供了可能

   与多数其他国家不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这是因为,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增长。一方面,这或多或少有助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不至于下降或过快下降。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收入分配的调整提供了可能。因为,一般而言,在快速经济增长这样的动态条件下,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比在经济停滞的静态条件下调节分配格局要相对容易一些。

   尽管收入差距还在扩大,但党和政府在收入分配及其相关领域作出的一些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已经或将为收入分配问题的改善提供有力保证。而在收入分配扩大的条件下,我国没有出现严重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政府的相关政策调整,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保障政策方面。

   这些政策包括:针对城乡低收入人群的低收入保障计划,九年制义务教育及其减免学杂费政策,覆盖城乡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失业保险金计划,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取消农业税和设立粮食直接补贴等等政策。这些政策有的直接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的则通过补贴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达到增加低收入群体购买力的效果,有的则通过降低低收入群体风险的方式给予他们基本生活保障。这些政策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侧重或面向低收入群体,使他们仍然有可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尽管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这些政策保障程度还不高,但应当看到,这些政策的出台,使我国在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保障制度设计方面大大超越了情况相近的发展中国家,而与发达国家的低收入人群保障的制度设计基本接轨。

重在对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进行调节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出现在这方面。由于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的税收体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特别是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设也只有大约20年的时间,相关的政策还不够完善,造成高收入人群仍存在一定的偷漏税现象。应当说,高收入人群更多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是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而只是出现了高收入群体收入过快增长的极化现象。在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调节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将是下一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看点所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收入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正常现象。基于按劳分配的原则,由于个人之间存在劳动能力的差别而导致一定的收入差别并不可怕。有关的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这样的认识。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普通民众对根据个人学历、技能和勤劳获得较高收入并不反感,但对于通过权钱交易和垄断地位获取较高收入则明显持排斥的态度。我们知道,学历、技能和勤劳都属于劳动的范畴,而权力和垄断都不属于生产要素的范畴。因而根据我国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那些由于权力和垄断产生的非法收入,应予以取缔。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幕开启

   国内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引起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并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草。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应当说,这一段关于收人分配制度改革的论述,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纲领。

   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责成有关部门深入研究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进而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在今年二月份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就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四项措施,以期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这四项措施包括: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加强个人收入调节。具体而言,这四项措施包括: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继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价格;加大农业补贴力度;通过加强对农民创业的财税和金融支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手段,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通过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以县域经济的壮大来积极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通过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在提高职工工资方面,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并严格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中的比重。在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方面,做好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及时调整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和社会救助水平,努力减轻低收入群体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负担。将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地体现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要求;强化税源监控。

   应当看到,上述措施还只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初步方案,随着改革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更完备的收入分配调节制度设计出台。种种信息表明,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大幕开启,而收入差距大、分配不公的趋势也因而有望得以扭转。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2013—2018)
    2. 收入结构与居民收入差距变动
    3. 新时期中国留美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