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周恩来研究
有感于周恩来提倡工间操
发布时间: 2010-11-24    作者:朱薇    来源:党的文献 2010-11-24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来,久违的工间操又愈来愈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其实,早在1954年政务院第205次会议上,周恩来就提出:“健康的身体是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一个重要条件”,“政务院可考虑发个通知,提倡早操和工间操,先在北京的中央各机关试行”。随后,政务院发出《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正式规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10分钟做工前操、工间操。当年,全国机关中就有70%的人参加了这项活动。
  周恩来提倡工间操,缘于他历来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坚持不懈。1910年,12岁的周恩来就背井离乡,跟随伯父来到风高雪寒的东北求学。这位胸怀“为了中华之崛起”伟大志向的南方少年深知,文弱的身体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必须有意识地强健体魄,长大后才能更好地肩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于是无论酷暑严寒,周恩来坚持跑步、踢球、做操、爬山等各项户外活动,体质逐渐得到增强。他曾回忆说:“到了东北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是把身体锻炼好了。上小学无论冬天夏天都要做室外体育锻炼,把文弱的身体锻炼强壮了……能适应以后艰苦的战争年代和繁忙的工作。”
  1913年夏,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他在如饥似渴地汲取新思想、新知识的同时,更坚定了锻炼身体报效祖国的信念。南开4年中,他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千米晨跑后,与同学们一起做“千人操”。他经常参加的球类活动有排球、篮球、乒乓球和足球。他也喜欢田径运动,最擅长的是跳高。据南开的学生刊物《校风》记载:1916年4月,丁二班举行班级运动会,周恩来参加的“勇”字篮球队和“勇”字排球队均获冠军。此外,他还获得了跳高第三名。南开时期,为了强身健体,周恩来还拜名扬京津的拳师韩慕侠为师学习拳术,一丝不苟地练习“站桩”、“立体式”等基本动作。
  周恩来不仅自己注重体育锻炼,还常常动员身边的同学积极参加。1915年2月,南开足球队招新,他写下了《约友入足球队启》。文中对“去岁本校与新学书院比赛足球之际,不幸偶一不慎,鹿死他人之手”一事甚是懊恼,鉴于友人“曾思自荐”,又“具好身手”,诚挚地邀请“加入球队”,并以“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校荣辱,学生均负”激昂相劝。这年春天,周恩来又在《与友人预约春假旅行启》一文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友人“学识文章,足可睥睨一世,而于体育一门,则稍有缺憾”,建议其利用春假旅行爬山,锻炼身体。1916年暑假,南开中学中专门一年级徐绍琨、四年级张润身两位学生,因劳致疾,不幸夭亡,令周恩来尤为震撼。他在《校风》上大声疾呼:“我同学诸君痛悼之余,尚望时深医惕,注重体育,以二君为殷鉴,保千金之躯于永久,则二君为不死矣。”

  1943年整风期间,45岁的周恩来亲笔写就《我的修养要则》,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思想修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并概括为七条修身警言,在最后特别提到要“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并以此作为“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然而,从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到紧张奋进的建设时期,忙碌的周恩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继续早年钟爱的多项体育运动也逐渐成为一种奢望。他曾回忆自己连做梦都梦到过划船,醒来后无限感慨:“这些年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有时候工作忙,遇到棘手的事情、难遣的烦恼,紧张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觉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的朋友,爬爬鼓楼,放放风筝。”
  尽管如此,为了使身体能更好地适应超负荷的工作,周恩来始终坚持几项简单易行的体育锻炼。他对乒乓球有着特殊的情感,中学时代就打下一定的基础,1939年坠马摔伤右臂后,更是有意识地多打乒乓球,以调理和锻炼右臂功能。长期陪周恩来打球的卫士摸索出一套适合他锻炼的打法:“如果总理是开会回来,他精神很好,我除递球任他扣、吊外,一有机会,也回敬他一个硬球;如果是办公中间休息时,我主要是把球供他右手,有时也送中线球,让他稍微挪动一下脚步,角度一定不能过大,以防摔跤;如果是夜间打乒乓,就要把球供给他最好的位置,使他不用挪步,就可较轻松地调动我左右奔跑。”
  散步是周恩来常年坚持的一种锻炼方式。他在1971年接见防治慢性气管炎的工作代表时,清楚地表达了自己对这项活动的钟爱:“老年人搞一些散步,做一些柔软活动,不能靠药物,要搞一些别的方法,提倡活动。人是高级动物,要动嘛!活动在先主要是呼吸新鲜空气,每天两三次,每次十分钟。人总是要活动的,尽坐着不行,散步也是个办法,锻炼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后来,邓颖超深情地回忆道:“你常常白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在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你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地欣赏它,可以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的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
  周恩来还针对自己长期伏案工作的特点自编了一套保健操,包括头部运动、腰部运动、四肢运动和转体运动,配合协调,节奏分明。他每天坚持一两次。只要没有急事,起床后就先在盥洗室做。这套保健操直到住院期间,周恩来还在病房里做过。
  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使周恩来保持了较好的身体素质。他在冬季从不穿毛衣、毛裤和棉鞋,上身一般从里到外就是棉毛衫、布衬衣、西服背心和薄的法兰绒呢上衣。下身就是布衬裤,外加一条薄的法兰绒呢裤。只有在零下十几度刮大风或下雪天去机场接送外宾时,偶尔将西服背心换成毛背心,这样就算是增加衣服了。1965年3月,周恩来前往罗马尼亚参加该国领导人乔治乌?德治的葬礼。67岁的他跟随送葬队伍整整五个小时在风雪中徒步数里路,没有穿大衣,没戴帽子,甚至连毛衣毛裤都没穿,居然也没有感冒。卫士长成元功38年后回忆此事仍十分感慨:“这说明他的身体是多么健康呀!”
  周恩来在坚持自身锻炼的同时,更关注全民体育活动。他认为体育锻炼是增强人民体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只要坚持开展体育运动,5年、10年、15年,中国人民的体质就会大大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保卫祖国服务。1954年,他主持政务院会议,批准在全国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规定当时全国统一的体育锻炼项目和考核标准,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潮。1955年全国有230万人照此锻炼。1964年,他又指示将该制度改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即今天为人熟知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前身。
  为革命和建设事业锻炼身体,对此周恩来践行了一生,这也是他对民众的殷切期望。今天我们重温周恩来注重体育锻炼的往事,从中仍可引起思考和感悟。
  〔作者朱薇,女,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1. 周恩来关于科技伦理道德的论断和要求
    2. 略论周恩来的谈判艺术
    3. 周恩来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防尖端科技
    4. 周恩来“改革”和“开放”思想初探
    5. 周恩来:“思想改造首先是自我批评”
    6. 周恩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贡献
    7. 长征中周恩来坚持过组织生活
    8. 党史一叶:周恩来订立修养七则
    9. 论周恩来的非洲政策理念
    10. 1943年周恩来三次机智化解胡宗南灌酒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