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词是会议的序曲,好的开幕词不仅应该具有宣告性、导引性,阐明会议的宗旨、任务、目的、意义,还要有鼓动性,激励与会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精练的文字,流畅明快的语言、生动的口语,营造和谐、融洽、庄重、热烈的会议气氛。
中共八大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八大开幕词也以经典地位载入史册。
1956年9月15日,会议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以后,来到休息室。据当时在场的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代表们纷纷称赞开幕词写得好,毛泽东以极其赞赏的口吻对大家说:“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
作为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8个年头,参与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1956年,他为毛泽东起草的党的八大开幕词(经过书记处讨论修改),简短有力、鼓舞人心、极具毛泽东的风格。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就是田家英的得意之笔,也是毛泽东很满意的一句话。
田家英之所以能胜任并出色完成开幕词的起草工作,确非易事,也决非偶然。
一、委以重任——深得毛泽东的赏识和信任
(一)深得赏识
1948年8月,年仅26岁的田家英经胡乔木介绍,担任毛泽东的秘书。
早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就注意到了田家英这个名字。1941年至1943年,为了揭露和批判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主义,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撰写发表了《奴才见解》、《从侯方域说起》等诸多史论文章或杂文,鞭挞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俗话说,文如其人。由于毛泽东颇为赞赏田家英的文章,也引起了他对田家英的注意。一次,毛泽东正在散步,走到教室附近,无意间听到田家英在给机关干部上课,讲解古文,毛泽东为田家英的讲课所吸引,不知不觉地停下脚步在窗外听起来。田家英思维敏锐、方法灵活是被公认的,26岁就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很能说明问题。
在50年代,几乎每天晚上,毛泽东都要找田家英去谈话或交办事情。他们交谈的内容很多、很广泛。
田家英曾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务。他的各项工作都得到毛泽东的褒奖,多次给予很高的评价。
由于田家英工作出色,尤其是所做的调查研究工作,给党中央、毛泽东反映了很多有价值的情况,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有一段时间,有些省市的领导同志向毛泽东要求,把田家英安排到他们那里工作。毛泽东坚决不舍,他说,我是主张干部下放的,但“田家英我不能放,在这个问题上我是理论与实际不一致的”。
(二)不负所望
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后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作报告、演讲、写文章,都不习惯让别人代笔。1964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说过:“有的人,自己写东西要秘书代劳。我写文章从来不叫别人代劳,有了病不能写,就用嘴说嘛。……当然,不是一切都要自己写……要自己出主意,让别人去写。”
八大开幕词恐怕是例外。
说到八大开幕词,毛泽东曾亲自起草过两稿,不知为什么都没有写完。后来让陈伯达起草,陈伯达起草的稿子毛泽东不满意,说写得太长,扯得太远。于是交给他一向赏识的田家英。毛泽东告诉田家英“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这时离开会只有几天,时间非常紧迫。田家英熬了一个通宵赶写出初稿,毛泽东审阅后比较满意,立即送中央书记处的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和其他有关同志,经过修改,最后定稿。全文短短3099个字,文脉贯通、神采飞扬、气势恢宏。
二、熟能生巧精神相通——热爱并懂得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田家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8年,受毛泽东影响至深。
毛泽东非常注意文风,他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中就曾谈到这个问题,认为不好的文风“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田家英一定不会缺乏这方面的思维训练。从毛泽东给田家英的信中可以读到许多毛泽东关于写作的思想和意图,比如,什么地方需要润色,哪里需要修改等,可以说田家英得到了毛泽东文风的“真传”。杨尚昆同志评价:“家英整理的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稿,不仅忠实地表达了原记录稿的思想内容,而且成功地体现出毛泽东同志在文字上特有的风格和气质。”
逐渐熟悉了毛泽东富于前瞻性的思维习惯。比如在农业合作化即将完成之际,毛泽东就想到了下一步的问题。一次,毛泽东忽然问田家英,你看合作化完了,下一步再搞什么?田家英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就觉得“一时答不上来,只感到自己的思想跟不上”。田家英对毛泽东的思维习惯就是由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习惯的。
田家英与毛泽东有很多相同或者相似的兴趣和爱好。毛泽东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和文学家,喜欢读中国古书,喜欢中国历史,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中国旧诗词。田家英佩服毛泽东渊博的学识,开阔的思路,过人的记忆力。他也有这方面的特殊爱好。田家英的历史知识非常丰富,曾著有《中国妇女生活史话》,在《新中国妇女》上连载。田家英特别喜欢赏字,酷爱碑帖字画,收藏了上千件清代学者的墨迹,藏品丰富精致。他的记忆力有过目成诵的天分,许多古文和诗词几乎能一字不差地熟练背诵。相同的志趣引领他们走进对方的精神世界。
田家英不仅是毛泽东阅读的得力助手,还在毛泽东的指导下阅读一些书籍。如毛泽东经常给田家英这样内容的信,“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1958年4月27日,毛泽东给田家英的信中写道:“如有时间,可一阅班固的《贾谊传》,可略去《吊屈》、《鹏鸟》二赋不阅。贾谊文章大半亡失,只存见于《史记》的二赋二文;班书略去其《过秦论》,存二赋一文。《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如伯达、乔木有兴趣,可给一阅。”
田家英思想和政治上的成长、发展受到毛泽东的巨大影响。柳亚子曾在日记中写道:“田家英来谈政治与旧诗,所见到颇深刻,意者受毛主席的影响欤。”
三、内外兼修——深厚的生活和工作积累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中共八大开幕词可以说是对田家英职务功底的考验。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
1937年12月,田家英因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被学校开除。经赵世炎的姐姐赵世兰引见奔赴延安。
在延安的学习和工作,是田家英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十年,“他迅速地成长,逐渐地成熟”。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田家英初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陕北公学是培养政治理论干部和抗日人才的学校。这里生活艰苦,条件简陋,但成绩骄人。田家英如鱼得水。当时的“陕公”总支书记申力生回忆说:“田家英虽然年纪很轻,但思想进步,不仅有民族觉悟要求抗日,而且还有阶级觉悟,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对社会的腐败,对封建军阀也很痛恨,对党非常热爱。”
1939年夏,“陕公”开赴前方,田家英留在延安马列学院继续学习。在校期间,田家英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在这里,他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革命史。
一年以后,田家英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中国问题研究室研究员、学院教育处干事和中国现代史教员。当时他年仅十八、九岁,是最年轻的教员,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教员”。
1941年夏,为了克服党内严重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政治研究室。中央政治研究室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根据国统区和沦陷区发行的各种报刊,研究国民党和日伪的情况,供中央参考和对外宣传用。田家英先在经济组,后又到政治组从事大后方文化教育情况的研究。
(二)过硬的业务能力
当好毛泽东的秘书,就要求有比较广博而扎实的知识。田家英一生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刻苦学习。就是外出调查,只要有空隙就读书或买书。他的工资除衣食之外,大部用来购买书籍和明清翰墨。他收藏的各种书籍近万册。
丰富的知识,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毛泽东的欣赏和各方承认。
田家英干一行,钻一行,通一行。为了参加起草宪法,他阅读和收集了大量有关宪法和法学书籍,包括世界各国宪法和法学理论著作,并向毛泽东推荐。在研究宪法问题和法学理论的基础上,主持编译了一些宪法问题资料。1954年6月,经毛泽东同意,他带着人民大学法律系的几位教师和其他一些同志到北戴河,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释》,初稿陆续送毛泽东审阅。后因忙于其它工作,此书没有完稿。通过宪法起草工作,田家英在法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领域和眼界,能够就专业问题提出一些独到见解。
(三)高度的政策水平
田家英在信访工作实践和长期的深入调研中锻炼了高度的政策水平。
新中国成立伊始,田家英就协助中央书记处处理人民的来信来访。开始毛泽东几乎对每一封来信都亲自阅示,由田家英协助处理。有些是毛泽东直接回信,大部分是田家英代为回信。田家英很快熟悉了毛泽东的工作思路。随着人民来信来访的日益增多,党中央成立了中央书记处秘书室承办信访工作,后改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也就是现在中办信访局的前身,由田家英具体领导。
做好信访工作不仅是沟通党中央、毛泽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而且可以通过向党中央反映重要情况,为中央从政策上解决一些问题提供依据。对于田家英自身来讲,在疏理各类不同矛盾的过程中。丰富了工作阅历,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政策水平,把握了前沿问题。从而为自己参谋助手的作用积累素材、经验,厚积而薄发。
在毛泽东身边,田家英常被委以调查研究的任务。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调查研究的活动中。所以,他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对田家英做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常给予具体指导,田家英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的办法,调查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如1961年浙江农村的调查,毛泽东指点田家英要用对比的方法,一个小组调查一个最坏的生产队,另一个小组调查一个最好的生产队,中间队不要搞。通过分析对比,从中发现问题。
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信访工作,田家英都本着一个秘书的职责,做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得力助手。工作的复杂性锻炼了他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力,群众的厚望培养了他认真负责的精神,肩上的责任坚定了他实事求是的作风。
(四)崇高的理想信念
1937年田家英决心奉献一生“皈依真理”。他发表在《华西日报》的《畸零篇(续)》中记述:“我看到很多朋友拿自己的生命维护他们宝贵的理想,来实现他们的希望。这些全使我十分感动……我爱看那些为我讲述真理故事的书本,它对我是一种诱惑,一种勉力,它指示给我一条坚决的道路,使我看清现实,它要我皈依真理,教我在应当交出生命的时候,就把一切全交出来。……我读着,我咀嚼,我流泪,我兴奋,接着我又感到坦荡的舒服。……我想伸开我的翅膀,扑向火焰,蜕化出自己新的生命来。”历史表明,他用生命实现了对理想的承诺。
田家英非常重视思想改造。他常说:“思想改造需要自觉,不经过痛苦的思索,不想清楚缺点产生的根源,是改不了的。”
他崇仰真理。胡绳回忆:“大约在50年代末,田家英向我说过一句话,大致是这样:如果可以重新从头搞社会主义,我将用另一种方法来搞。这句话可以说是属于书生的狂论,但也的确反映了他的一种心境,反映了对真理的执著。”
他宠辱不惊。田家英初到毛泽东那里工作时,毛泽东问他:“你到我这里工作有什么想法?”他回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慎言敏行。
这里借用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上的一番话,作为本文的总结。他说:“吃了很多苦头,才懂得了如何处理党内关系、党外关系,学会走群众路线。不经过那些斗争,我的那些文章也写不出来。”
无论作为党史人物,还是党的思想史人物,都应更多地关注田家英。
(作者单位:天津市委党校党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