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向被人们尊称为科学的皇后,而数论,则是皇后头戴的皇冠。靠自学成才的华罗庚一开始就向数学的巅峰挺进,20世纪40年代初他完成的《堆垒素数论》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数学名著。其后,他在数论、经典群、调和函数、多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数值积分等各个数学分支陆续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著,为世界各国数学家所瞩目,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流数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毅然返回祖国,为祖国的数学发展而奋斗终生。20世纪50年代末,他开始转到应用数学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并在这方面辟出了一条新径。他把这条新路子以通俗的语言概括为l2个字:“大统筹,广优选;联运输,策发展”。从80年代开始,他又把数学研究和宏观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让数学走出神秘的殿堂,走向田野和工厂,让更多的经济工作者懂得了数学的价值、知识的力量,并把数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华罗庚在这方面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被誉为“人民数学家”。
克服重重困难,靠自学成才
华罗庚1911年11月12日(庚戌年十月十一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城。父亲华老祥经营着一个店号为“乾生泰”的小商店,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华老祥40岁得子,分外小心,将刚出生的华罗庚放在箩筐里,说:“放进箩筐避邪,同根百岁,就叫箩根吧。”“箩”字去掉“竹”字头是“罗”,“根”与“庚”同音,那年又是庚戌年,就用了“庚”字。这就是华罗庚名字的来历,这也包含了父亲对他的良好祝愿。家里人与乡里人还亲切地称华罗庚为“罗罗”。
华罗庚的小学生活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因学习成绩不好,他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1922年,华罗庚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初一时,他的数学成绩并不好,通过补考才及格。但到初二时华罗庚的情况就有了重大变化,学习成绩颇为出众。
1925年夏季,华罗庚以全班第二名的优秀成绩从金坛中学初中毕业。由于家里实在供不起华罗庚去省城读高中,所以他只好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中华职业学校虽然是免交学费的,但最后一学期,因家中再也无力提供50元钱的杂费和食宿费,华罗庚只好退学,回到家乡。
华罗庚失学后,帮着父亲经营小商店。这时的华罗庚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凭着仅有的一本《大代数》《解析几何》和一本只有50页的《微积分》小册子,开始了顽强的自学生涯。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华罗庚都是以读书为乐,简直到了痴迷的境地,甚至有时还慢待了顾客或多找零钱给顾客,这就引起了父亲的不满和干涉。父亲甚至要烧毁他的数学书和演算的草纸。
1929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读书时的老师王维克从法国留学回到金坛中学,并于次年担任了金坛中学的校长。他聘任华罗庚为金坛中学的会计兼庶务,还准备让华罗庚担任金坛中学的初一补习班的数学教员。正在此时,金坛县发生了流行性瘟疫,华罗庚不幸染疾,卧病在床。半年后痊愈,但左腿却留下了残疾。
早在华罗庚生病以前,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本l926年第7卷第l0号《学艺》杂志,上面刊登着苏家驹教授的论文《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华罗庚读后,开始觉得很好,继而产生怀疑,于是就写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一文,发表在1930年12月出版的《科学》杂志第15卷第2期上。
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武之发现了这篇论文,并推荐给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熊庆来反复读了这篇论文,很赞赏作者在论文中表现的智慧、探究精神和勇气,就向周围师生了解华罗庚的情况。与华罗庚同乡的助教唐培经向熊教授介绍了华罗庚坎坷的经历。有爱才之心的熊庆来亲自设法和学校当局交涉。学校当局同意了熊庆来的要求,决定接纳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
1931年8月,华罗庚来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理员,从此踏上了一条通往大数学家的征途。这年,华罗庚年仅20岁。
利用担任助理员的间隙,华罗庚一头扎进清华大学图书馆里,阅读数学文献,晚上回到宿舍里还要进行复习,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惊人的勤奋取得了日渐长进的优异成绩,半年后他就能旁听熊庆来教授的数论课了。一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在国外的数学杂志上,先后发表了三篇用英文写的数学论文。
到第四年,年仅24岁的华罗庚就已经成长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l934年,华罗庚发表了八篇论文。其中两篇在国内数学杂志上发表,六篇在国外数学杂志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