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人物回忆
安徽治淮的回顾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09-12-08    作者:王光宇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09-12-08
  字体:(     ) 关闭窗口

  安徽迅速掀起治淮热潮

  19521月,皖南、皖北合并,成立中共安徽省委,曾希圣任省委书记。l9525月至195410月,我调任省委秘书长;19543月至l9565月任省委农工部长;1956年起,任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一直分管农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因而更加关注治淮。治淮委员会领导成员后来也有变化。l952年底,曾山调中央后,由谭震林接任淮委主任。19555月,谭震林调中央后,由曾希圣继任淮委主任,直到19587月淮委撤销。淮委的三任秘书长除吴觉外,马长炎、张祚荫都是安徽派出的干部,他们和我经常发生工作交往。这促使我更多地了解治淮、关注治淮和参与治淮,在许多情况下我参与了决策,使我成为安徽治淮的见证人之一。

  淮河全长l011公里,河南居上游,从桐柏山源头到豫、皖两省交界的洪河口,长364公里,落差l74,因落差高,每遇洪水,奔腾而下,来势汹涌,很快冲击和威逼中游;安徽居中游,安徽段全长430公里,落差16,因落差低,河道走势平缓,泄洪能力差,最易漫滩决口,酿成洪灾;江苏主要居下游,全长217公里(包括中游段60公里),落差7,尽管落差低,由于大都是借道湖泊,不成河形,除山东沂河、沐河、泗河三条支流外,江苏本省并无较大支流汇入,因而较少泛滥漫流。因此,安徽受洪水威胁最为严重,是治淮的重点。

  根据淮河上述水情,在淮委统一规划和部署下,从l950年冬到1958年淮委撤销8年间,安徽在当时异常困难的环境和恶劣条件下,依靠群策群力,苦干巧干,八方支援,做了一系列大型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修筑堤防,包括淮北大堤、行洪堤和淮南、蚌埠两市圈堤及支流堤防,其中以培修淮河大堤为重中之重。淮河大堤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两次培厚加高。第一次按1950年洪水位标准,修堤总长903公里1954年淮河发大水,在凤台县禹山坝和五河县毛滩决口后,于1955年冬至1956年春,按抵御l954年型洪水标准,对淮堤进行了第二次培厚加高。不少险段还用块石护坡。在加高培厚淮河大堤的过程中,还对淮河中游的局部河段进行人工截弯取直,以利渲泄洪峰。195210月至l9541月,根据五河县以下淮河干支流分治的治淮原则,安徽调集大批民工开挖了泊岗引河工程,包括引河、切滩、拦河坝、退建堤等。在蓄洪区和行洪区,为避免洪水给群众带来损失,按当时每人810平方米计算,修建了许多庄台。以上共做土石方近l5亿立方米。二是拦蓄洪水工程。先后在大别山淠河、史河上游修建了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梅山等四大山谷水库,总库容5842亿立方米,其中防洪、滞洪库容共3011亿立方米。同时还修建了城西湖、城东湖、蒙洼等3个蓄洪区,蓄洪量526亿立方米。三是治理支流。淮河中游支流治理工作,主要在淮北平原区。l950年至l952年期间,治理的河道有淝河、濉河、茨河、芡河、沱河、赵王河、港河、奎河、拖尾河等。从1953年起,对泉河、运河、洪河、北淝河等进行治理。这些支流河道,有不少在阜阳地区,在我还未离开阜阳时,曾对有关河道的治理在规划、施工等方面给予了关注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上述一系列工程措施,基本上建成规模宏伟的较为完整的淮河中游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奠定下根治淮河的基础。

  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是,上述一系列治淮工程中,有许多被世人广为赞誉的创举。大别山区的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梅山四大水库,就被赞誉为“镶嵌在大别山区北麓的四颗灿烂明珠”。这4座大型水库当时都采用了国内外的一些新技术,并创造了数项国内外第一。佛子岭水库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型,当时世界上很少采用这种坝型,仅美国及非洲法属阿尔及利亚各有一座连拱坝。为了确保工程成功,195111月,邀请了全国一流水利专家茅以升、钱令希、黄文熙、黄万里、张光斗、须恺、谷德振,以及苏联专家布可夫、沃格宁等前往实地考察和论证。为建好佛子岭水库,安徽省委报请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批准,将省军区所属第90师改编成第一水利工程师,协同工程技术人员和阜阳、六安两专区的民工投入水库建设。佛子岭水库于l95411月竣工,水库大坝是当时亚洲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院长参观后连连称赞道:“连拱坝好,中国工程师了不起!”梅山水库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响洪甸水库大坝是国内第一座重力拱坝,其水电站4号机组是国产第一台双水内冷机组;磨子潭水库大坝是国内第一座大头坝。在筹建这4座水库的前期,国内战争的创伤尚未治愈,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资料和施工机械统统被美国及其盟国封锁禁运,国内水利建设资料只有1949年以前的,而且还残缺不全,在这种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四大山谷水库的建设居然创造出那么多“第一”,足见解放后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是何等的自强自信,敢于善于创新!

  在四大山谷水库建成后,接着又兴建了龙河口水库。这五大水库不但减轻了淮河和巢湖汛期洪水压力,而且为皖西、皖中丘陵区灌溉工程的兴建提供了条件。省委于l958年上半年决定兴建淠史杭灌溉工程,当年8月破土动工。设计灌溉面积ll00万亩。受益范围包括金寨、霍邱、六安、寿县、舒城、庐江、肥西、肥东、长丰、合肥郊区等县区。此外河南省固始、商城二县也有部分农田受益。曾希圣对这项工程十分重视,抓得很紧,我也参与了决策和指挥,具体工作由六安地区杜维佑、赵子厚负责。曾希圣调离安徽后,则一直由我来过问,我始终是尽心尽力的。该工程在19588月动工,1959年就开始发挥效益。后因经费困难,建建停停,一直到l972年才基本建成。而全部配套工程,则延续到80年代末,始告完成。它除灌溉效益外,还兼有发电、航运、养殖、绿化、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等综合效益。几十年来,淠史杭灌区工程一直以规模巨大、效益显著而名闻中外。许多国家的专家参观后赞扬说:这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不可否认,治淮工程并不都是成功的。颍上县境内淮河段上的润河集分水闸就是一例。它是根据外国专家建议设计的,目的是控制淮河干流和霍邱城西湖的洪水。这项大工程,虽然完成得比较好,但由于设计时缺乏全面水文资料,设计水位偏低、流量偏小,结果在1954年大水中被冲垮。经过这一挫折和曲折,以后遂有临淮岗控制工程的提出和兴建。再就是在早期治淮中,主要偏重于防治洪水,对除涝和防旱重视不够,受到一定损失。但是,总的来说,治淮是在曲折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新汴河、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的胜利开挖

    1. 安徽60年奋斗与发展的辉煌历程
    2. 安徽、四川等地农村的大胆试验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安徽考察农业生产
    4. 习近平在安徽调研
    5. 李克强在安徽考察
    6. 根据国务院批复安徽撤销地级巢湖市 设立县级市
    7. 人水和谐的春天
    8. 东部国防地带测绘历史回顾与思考
    9. 完成国庆六十周年重点党史工作任务的回顾与思考
    10. 新中国60年党的制度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