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7年11月访苏期间毛泽东与翻译、身边工作人员合影(后排右二、右三分别为阎明复、朱瑞真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应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本文作者阎明复、朱瑞真和赵仲元当时都在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参加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并随团赴莫斯科参与了翻译工作。
毛泽东率团访苏
1957年11月2日早晨8点半,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乘坐由苏共中央派来的“图104”专机从南苑机场起飞,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中国党政代表团团长是毛泽东,副团长是宋庆龄,团员有邓小平、彭德怀、李先念、乌兰夫、郭沫若、沈雁冰、陆定一、陈伯达、杨尚昆、胡乔木、刘晓、赛福鼎,杨尚昆兼任秘书长。同时,彭德怀又是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郭沫若又是中苏友好代表团团长。杨尚昆还兼管代表团的对外联络工作。对于代表团团员的排列顺序,外交部曾提出,按惯例刘晓大使应排在最后。杨尚昆说,我们的代表团是党政代表团,刘晓曾任上海市委书记,按党内职务应排在赛福鼎的前面。也是在这次筹备会议上,杨尚昆说,这次代表团除了毛主席、宋庆龄、邓小平几位主要领导以外,其他团员一般都不带警卫、秘书,尽量多带一些“会讲话的”(指各语种的翻译)。杨尚昆同王稼祥商议,选派张香山任代表团副秘书长,协助他工作,负责联络、文电、分管代表团的工作班子。礼宾工作由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王雨田、专员韩叙负责。警卫工作由中央警卫局副局长王敬先负责。保健工作由中央保健局局长黄树则负责。财务、礼品工作由中办特别会计室主任赖祖烈负责。此外,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林克、卫士长李银桥、护士长吴旭君,宋庆龄的警卫秘书隋学芳,邓小平的卫士长吕增科等也陪同首长出访。
为了保证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中国代表团配备了力量雄厚的翻译班子:俄文方面有李越然、阎明复、赵仲元、朱瑞真、陈道生,英文方面有浦寿昌、俞志英,法文翻译有齐宗华。代表团还从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借调了一位波文翻译高佩玉,在莫斯科留学生中选调了一位上海籍的女大学生,专门给宋庆龄做翻译。
据杨尚昆说,1949年毛泽东第一次访苏,送给斯大林一车皮山东大葱和一车皮江西蜜橘。斯大林对蜜橘赞不绝口,称之为“橘中之王”。这次毛泽东访苏,中央办公厅、外交部精心准备了反映中国在苏联帮助下实行现代化进程的鞍钢全景的立体模型等,以及中国传统手工艺国宝级的“北海全景”牙雕等礼品。这些礼品在中南海居仁堂展示时,邓小平问“北海全景”牙雕是国宝级的艺术品,作为礼品送出是否妥当,并请杨尚昆研究处理。后来了解到,创作这一牙雕的工艺大师当年五十多岁,仍有精力再创作同一主题的作品,这样就决定不更换礼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