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出了对国家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任务和设想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改革的设想,表现在经济体制方面,就是提出了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允许多种经营形式存在,实行以计划为主和以市场为补充的经济体制。
八大以后,出现了被称为“地下工厂”的自发经营的较大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场,这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重视。他说:“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这说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央不仅没有想一下子消灭资本主义,而且还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情况下应当适当发展一点资本主义,以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
(四)提出或实行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设想和政策
毛泽东曾经说过,像斯大林严重破坏法制这样的事,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毛泽东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要扩大民主生活,注意反对官僚主义。八大前后,围绕扩大民主和反对官僚主义问题,毛泽东、党中央进行过多次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
第二,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设想。l956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曾谈到了国家主席和党的主席的任职期限问题。这可以说是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进行改革、以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酝酿。
第三,建立和实行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八大前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之一,是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具体历史条件,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我国
确立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本质区别,也不同于苏联实行的一党制,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点。
第四,初步规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八大前后,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这一系列设想和举措,其目标是什么呢?毛泽东说:“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些设想成为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五)提出了发展与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和任务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八大前后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和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
第一,宣布我国知识界的面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6年1月在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央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刘少奇在八大报告中进一步重申了对知识分子队伍的估计和政策。实践证明,当时对知识分子作出的估计、判断和政策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
第二,发出了要“认真地而不是空谈地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毛泽东在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技术落后的命,革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的命。强调搞技术革命,没有科技人员不行,并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广大知识分子一起,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
第三,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4月毛泽东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他更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这一方针,强调:“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讨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实践证明,“双百”方针是合乎科学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方针,只有长期坚持这一方针,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繁荣。
第四,提出了走中西结合的文化发展之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要实现中西文化的结合问题,一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二是要把学习外国的文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三是对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遗产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毛泽东的这些主张,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中国文化的恢弘气度。
总之,八大前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富有成效的。现在看来,这些主张和观点虽还不能说已经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探索的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所提出的一系列闪光的思想主张和理论观点,对后来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先导和开拓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