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科技人物研究
亲历:我参与秘密运送第一颗原子弹
发布时间: 2010-06-30    作者:姜士荣口述 唐黎标整理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2010-06-30
  字体:(     ) 关闭窗口

  那天晚上,列车正平稳地行驶时,前方不知怎地就突然刮起了一股黑风——也就是现在说的沙尘暴!顿时,呛人的砂石呼啸着迎面袭来,击打得机车啪啪作响。

  黑风峡位于新疆哈密西侧,是国内闻名的百里风区。兰新铁路从这里穿过,建有“13间房”、黑风口等小站。黑风峡百里不见人烟,戈壁沙砾如涂了油一般在月光下闪亮。20世纪50年代,勘探铁路的工程技术人员,有3人在此失踪。我当然知道黑风峡的厉害,可万万没有想到它在这个时候刮起了黑风!我神情紧张,努力集中精力,驾驶着列车在漫天黄沙中艰难行进。

  风刮得越来越大,车窗外就是飞沙走石的世界,一直守在机车里的军官也着急了。他抓起电话与列车指挥部联系,问列车能否在黑风口车站停一会儿,以防不测。指挥部电话马上作出指示,列车不能停,要正点到达前方指定停车点。要克服一切困难,不得有误。

  军令如山。我坐在驾驶台,集中精力注视着前方,一边揉着被砂石击打发痛的脸颊,一边仔细地盘算着应该如何对付这场黑风。

  风刮得昏天黑地,前方线路黑漆漆一团,机车大灯照射出去,能见度最多十几米。我生怕出问题,努力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可还是捏着一把汗:这么近的距离,若有情况,想采取措施都来不及啊!

  不管前方有没有人或物体,我都不断地大声地高呼着:“前方注意!”手始终紧紧地握住闸把,随时准备刹车。

  “有光亮,你看!”那位解放军军官一声高喊,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前方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丝模糊的光亮,随着列车的逼近而变得清晰起来。

  一束光亮,又一束光亮。束束光亮向列车显示出前方畅通无阻的信号。

  在铁路边的通信电杆边,每隔15米就有一个人手持通行信号灯在为列车开道。为了不被大风刮倒,那些人都用绳子把自己绑在电杆上,艰难地举着信号灯。每隔一段距离,都会看到三五个人手牵手在铁路边巡查,他们跌倒了又爬起来,不停地向电杆旁的人报告线路情况。

  在这上百公里的黑风峡谷里,铁路工人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我心头一热,终于松了口气,回头一看,发现解放军军官和两名战士立在机车一侧,正举手向车外敬军礼。军官和战士神情庄严,泪水却顺着脸颊流淌着。

  几天后,列车终于行驶到了终点——通往罗布泊的那条200余公里秘密军用铁路线上的一个车站。指挥部电告:前方车站一切准备停当,列车进站时必须一次性对好目标线停车,要尽量减少运动碰撞。指挥部还特别指出:列车必须一次性停好,不得二次启动车。

  一次性对准目标线停车,以前我也经历过许多次,可那都是在白天,且天气没有异常。而此时是夜晚,风速5至6级,能见度较低……最关键的是还不能让列车产生一丝冲撞!

  必须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计算出制动力、制动距离,还要考虑风力造成的误差问题,一点都马虎不得。此刻我已无暇多想,只能在心中默默念叨着,握闸把的手汗津津的,在微微战抖,心里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列车慢慢接近车站,在机车大灯的照射下,我看到了黑压压的人群等候在月台上。我知道,各级领导、部队首长,还有很多人都来到了车站,都在密切注视着即将进站的列车。

  列车冲过道岔进了站区。我双目圆瞪,开始撂闸(即刹车)了,刚才还呼啸着的列车渐渐慢了下来,我的心也在一点点抽紧。

  列车咯吱吱地滑向月台。我仿佛看见了人们的目光在冷峻地审视着机车,他们如此安静地站在月台上,是怕打扰了我的思路,还是……容不得多想,我握闸的手一点点地加力,机车的车轮刚滑到停车标志处,我用尽全力将闸把牢牢拉住,随着一声轻微的吱呀声,列车终于停稳了。

  月台上的欢呼声,将极度紧张的我又拉回到现实中来。我大着胆子偷偷斜眼一看,哇,妙哉!机车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不差丝毫,准确地停在标志线上。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我被巨大的兴奋笼罩着,想站起来对那位军官讲点什么,忽觉浑身瘫软,一点力气都没有。

  直到原子弹爆炸成功,领导才告诉我,当时那趟车拉的就是原子弹。我问领导为什么不早说,他们说也是刚得到的消息。我感觉到脊背发凉,是啊,如果当时知道拉的是原子弹,还能像这样应对自如吗?

  记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的一天,党委书记提了两瓶好酒找到我,高兴地说要为我庆功,要一醉方休。

  我平时滴酒不沾,可这一次,我拿起酒瓶一口气就喝了半瓶。两瓶酒很快见了底,两人也都有了醉意。只见书记泪流满面,红头涨脸哽咽着说:“姜士荣,喝,喝呀!原子弹,咱中国也有了原子弹!咱这脊梁就硬了。国强才能民富啊。”

  听了书记的话,我也激动地站起来,我右手拿起酒瓶,左手把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响,哽咽着说:“喝,喝呀!咱们能为自己国家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出上力,这辈子死而无憾啊!”

  如今,我已经是78岁的老人了,那段难忘的往事,依然如同发生在眼前,让我激情高涨。

  

    1.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研究述评
    2. 俞大光:心血凝成惊世响
    3. 10月16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