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风范
艾思奇养成了优良的作风与学风,具有高尚的人品,诚实、正直、谦逊、勤奋;淡泊名利,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职位,不为个人谋私利;坚持真理,爱憎分明。毛泽东对他有深切的了解,曾说:“艾思奇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好人。”艾思奇讲课或写文章,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提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现实化,已经成为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他常常讲,理论工作者不论讲课或写文章,都要努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分析研究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毛泽东曾经说过:“艾思奇是好哲学家,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意做学问。”艾思奇在坚持正义的同时,对错误思潮毫不留情。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以艾思奇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新哲学”论战中,对唯心主义反动哲学思想进行清算和批判。艾思奇发表了《论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关于内因与外因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等一系列文章,对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哲学观点进行有力的批驳。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思想战线上,艾思奇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对当时颇有影响的国民党的反动哲学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1941年,他在《抗战以来的几种重要哲学思想评述》一文中,重点批判了陈立夫的唯生论、蒋介石的力行哲学和阎锡山的“中”的哲学。1939年8月,艾思奇发表《〈中国之命运〉——极端唯心论的愚民哲学》一文,从哲学理论上对蒋介石新出版的《中国之命运》进行深入的分析批判,指出“《中国之命运》里的哲学思想,是一种极端不合理的唯心论”。解放战争期间,艾思奇不仅与社会上的反马克思主义、反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反动哲学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而且同革命队伍内部和党内的“左”倾、右倾机会主义的唯心主义、主观主义思想作斗争。毛泽东曾经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艾思奇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坚持党性原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器,一直战斗在思想理论战线的前列。他先后写了《反对主观主义》、《谈主观主义及其来源》、《不要误解“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及其他》等文章。这些文章,对于帮助党的广大干部在革命工作中克服唯心主义、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路线,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55年,艾思奇遵照党中央关于开展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战略部署和要求,投入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斗争,揭穿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反科学和反革命的真实面目。
艾思奇的一生襟怀坦荡,宠辱不惊,不拿原则做交易,不趋炎附势,被公认为我国理论工作者的光辉榜样。艾思奇认为,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要有坚强的党性,他要求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中国服务。他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于自己理论工作中发生的某些缺点和个别失误,绝不文过饰非,而是正视不足,接受批评,并在报刊上公开纠正。他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论是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等单位任教,还是在中央高级党校担任副校长、哲学研究室主任,他始终是一名党的忠诚卫士,坚守在理论战线上。
在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刻,云岭高原的各族儿女将以他为楷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艾思奇的故乡——云南建设得更加美好,以告慰先贤!
(执笔:赵晓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