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科技人物研究
彭加木:1980年的符号
发布时间: 2009-09-04    作者:李梓    来源:《新世纪周刊》 2009-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身患两种癌症,探遍新疆

在中国50年代以后的科学界,有好几位因为在与病魔搏斗的同时,在科学领域也做出卓越贡献而为人所知,近一点的有80年代的陈景润,远有竺可桢,而彭加木也是其中令人叹服的征服癌症的强人。在50年代开发边疆的大潮中,他于1954年开始陆续要求到新疆工作。1956年,他终于到了新疆;但次年回到上海时就被查出胸腔有纵隔障恶性肿瘤,接受西医治疗及深度X光照射治疗,在此情况下,他自己激励自己“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只要身体稍有好转,就转回新疆工作。1960年,他又一次被查出有异常网状细胞,医生提示,他可能患上了网状细胞性淋巴癌,据说患这种病的人只能活3个月;但他不仅顽强地活了下去,还在以后的岁月从事了最消耗体力的科学工作:野外考察,足迹遍及新疆和祖国各地。

在60年代,他的事迹曾经被广为传播,在彭加木失踪后,传出了若干个版本的谣言,其中最荒谬的当数 飞碟说和突现美国说。最让他的战友愤怒的版本是被谋杀说和自杀说,在他们看来,这种版本简直荒谬到不可思议,只有对彭加木毫无了解的人才能编排出来。

倔强与执著,科学家的宿命与终结

许多人把彭加木的失踪归结于他的倔强,并且认为,如果不是他的倔强,非要只身出门找水,那么,他失踪的悲剧根本就不会发生;而他当时非要坚持出门找水的原因是为了替国家节约——“用直升飞机送水”成本过高,不如自力更生。

倔强,是许多人给彭加木下的定义。在1980年5月2日开始的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的行程里,彭加木倔强性格几次表现出来。

从5月2日到6月5日,科考队由北到南穿越了罗布泊,胜利到达罗布泊南岸米兰农场,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在取得这样重大的成就时,彭加木却不想就此止步。

当时,中国在科学领域对于罗布泊地区还没有什么权威,原因就是从来没有完成过对该地区的全面穿越和考察,甚至连罗布泊在70年代干涸的消息,也是来源于美国的卫星地图。因此,彭加木想在此次科考中,进行由西向东的穿越,从而完成对罗布泊的完整探查。

在米兰农场修整了5天后,科考队6月11日出发东进,在6月16日来到罗布泊东岸库木库都克地区后,科考队所携带的水和汽油都消耗殆尽,于当晚向指挥部发出告急电报。第二天早上,收到回报:同意送物资,就地待命。

在收到回报后,彭加木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心疼“用直升飞机送水”的高达十多块钱一公斤的成本。

从地图上看,附近有不少地方都以“井”命名:沙井、红十井、八一泉,预定的水要到18日才能送来,他敦促队员在这段时间开车到附近去找水源,如果能自救,就不用国家送水了。17日,他就是否要到更远地方寻找水源与队友发生了一场争执。其后,他留下一张只有7个字的字条:我往东面找水井。

这位从1954年起便在新疆开始野外科学考察的知识分子,就这么消失了。他最终没有死在床上,而是消失在了戈壁荒野之中,达成了中国人自古推崇的“马革裹尸”的结局。在一个百废待兴的,急需人才和鼓舞人民斗志的年代,他很快成为一个鞠躬尽瘁的知识分子的典型,被广泛地宣传。应该说,这种巨大影响,固然有国家典型形象塑造的功劳,但其影响能够一直延续到现在,因此,不妨说,这是因为他确实达到了那样的高度。

某种意义上,应该说彭加木幸运地遇到了1980年,那正是一个尊重知识,崇拜科学家的年代,他的牺牲也因此而更令人痛挽。而对那片荒漠的艰难的科考过程,在那个时代蒙上了一层罗曼蒂克的光芒。

在1986年不安分地从工厂溜出去飘流长江的李大庆,解释他为什么要参与冒险运动的原因说:“那个时候每个人都不安分地渴望脱掉现实的束缚。”而那些敢于为人之所不为的人,就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偶像,乃至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1. 30年前彭加木消失在茫茫沙海
    2. 人民英模:彭加木
    3. 6月17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