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指导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发布时间: 2011-09-21    作者:韩振峰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1-06-15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 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一基本纲领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主要的经验,深刻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  经验的总结。”[9](p.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完善,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又作了深刻阐述,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理论,他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p.574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理论,是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四) 创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提出和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p.2)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8](p.53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10]“学好用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10](p.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  势,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经验,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过程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思路 

 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了推进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新的科学思路。胡锦涛指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共同为崇高理想和伟大目标而奋斗。”[1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呢?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这既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11]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再次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12]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来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进程。

    1. 20世纪50年代初共产党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
    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变化及当代启示
    3. 考古研究所与当代中国研究所联合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习报告会
    4. 人民选择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5. 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梳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
    6. 共产党为什么能保障人权
    7. 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建设目标历史演进分析
    8.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11)》
    9. 现代群众性政党的五个新特征
    10. 马克思的若干论述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