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创造人间奇迹的伟大力量——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启示录
发布时间: 2010-05-12    作者:车玉明 刘铮等    来源:新华网 2010-05-12
  字体:(     ) 关闭窗口

  两年来,四川、甘肃、陕西灾后重建已经完成投资超过7400亿元,完成灾后重建投资计划的70%以上。其中,对口支援省份完成投资已经超过640亿元,完成预期目标的80%以上。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没有阻挡灾后重建的步伐。中央财政创造性地把扩内需和灾后重建结合在一起,安排了总计超过3000亿元的地震灾后重建基金。

  这样大规模的灾后重建,没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巨大的积累,没有一声令下举国相助的体制,是不可想象的。

  巨大的投入,不仅来自政府。民间资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成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

  “钱从哪里来?”是许多地方灾后永久性农房重建工作的最大难题。

  都江堰市共有12万户农户受灾,近8万户农户房屋严重受损或倒塌,需要重建资金上百亿元。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利用靠近成都市区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都江堰市鼓励农民拿出部分宅基地与城市居民进行融资联建。

  大观镇茶坪村4组受灾村民王全是新思路的第一个践行者和受益者。今天,他家别墅式的两层小楼宽敞明亮,上下共5间卧室,厨房预留了天然气接入口,客厅里沙发、茶几、液晶电视等家具一应俱全。

  王全对记者感慨:“如果没有农房联建政策,这种房子我想也不敢想。现在没出一分钱,全家人就住进来了!”

  像王全这样,都江堰市先后共有上万户农民加入到灾后住房联建中来。

  广州市巧用市场的办法解决汶川重建建材紧缺,则是熟练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例证。

  援建之初,由于对外联系的公路损毁严重,建材运输成本急剧增高,导致汶川境内建材价格一路走高。来自广州的援建者们灵机一动,在汶川县城修建了一个大型建材市场,然后在全国招揽建材商进驻,让他们在这里做生意。

  事实证明,这个建材市场在汶川县农房重建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覆盖了县城周边八成乡镇,为汶川县灾后重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建筑原料。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灵活高效的资源配置是市场机制的优势,结合这两个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力量之源。

  重建家园——每一个建设者都在添砖加瓦。党员干部冲在前面,成为灾后重建的中流砥柱

  每一个灾区,都是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援建队伍和当地人员一起,彻夜奔忙,为重建家园熬红了眼睛,倾注了心血。

  2009年初,珠海市援建汶川县绵虒镇工作组工程部部长张彤刚到汶川,就让珠海工作组的成员领教了他对援建工作的“狂热劲”。

  白天跑工地部门、晚上议政策法规……在初到汶川的那段日子里,张彤忘我工作,每天直到凌晨三、四点才休息。

  去年6月,张彤不慎摔折了腿。可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右腿骨折后,张彤对工作的热情却没有“打折”,反而更加强烈。

  去年10月19日,按照医生嘱咐,张彤前往成都复查愈合情况。张彤放心不下工程,人还未上车,就赶紧给设计院打电话:“兄弟,你的设计图纸,出来了没有。”

  “羊店三期,赶紧联系出来,赶紧开工。”刚上车,还未出板房,张彤的电话又打给了负责水利的同志。

  从指挥部到绵虒路口,短短的几百米路程,张彤一连打了几个电话,说的都是工程,都是项目。张彤“拼命三郎”的工作理念在援建人员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成为鞭策他们奋进的不竭动力。

  张彤只是众多忘我工作的援建者之一。

  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党员突击队等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板房党支部等成为战斗堡垒,他们是重建家园最坚强的支撑力量。

  国家电网都江堰供电局灾后重建党员突击队的27名队员,地震后始终奋战在重建一线,他们带领电力员工完成电网恢复重建项目共计597项,为26个供水站提供线路迁改及配电工程。

  突击队外线班班长赵安军,为了抢建重建中学的电力配套设施,妻子动手术时也不能守在身边;突击队党委书记周坚,胆囊切除手术10天后,还没拆线,就强行出院,走上一线工地……

  在灾后重建的初期,大批群众居住在板房中,如何有效进行管理服务,是一个难题。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板房区管委会党总支副书记贾德春引导群众坚强地站起来,被人们称为“板房书记”。

  在那场大地震里,北川五星小学教师贾德春做的第一件事是冒死转移学生,他的父亲、妻子和4岁的女儿都没了。承受着巨大不幸和悲痛的贾德春担任了永安救助站临时党支部书记,后来成为临时党委副书记,负责6000多名群众的衣食住行。

  2008年8月14日,永安帐篷区拆除,贾德春回到学校报到。两天后,北川县委组织部通知他到受灾最重的曲山镇报到,“我以为是去教书。”见到曲山镇党委书记胡覃,第一句话出乎他的意料:“给你8个社区,吃喝拉撒睡都由你负责。”在特殊时刻,这样的任务要求没有任何“说不”的余地。

  占地1.8公顷的任家坪板房区有1536间板房,有来自曲山镇8个村的近1300户群众,近90%的家庭有人员伤亡。集中到板房区后,大家想法一时不统一,管理一度“较混乱”。

  在贾德春的带领下,管委会对“三孤”人员和60岁以上的村民实施上门关心生活,充当“中间人”角色,及时让板房区的适龄儿童全都回到了学校,想方设法让更多群众就业,成为受灾群众的贴心人。

  这个板房区内有47个村民小组,有174名党员及村社干部。管委会将这股力量充分整合在一起。56岁的杨兴洁是大水村的前任党支部书记,凭着自己的公正和威望,调解邻里纠纷,没有不服气的。

  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位于龙门山脉中断,曾是全国有名的“小康示范先进村”,拥有集体企业26个,全村年产值13亿元。然而,地震却将宝山村30多年的业绩毁于一旦:全村50多人遇难,7000多间房屋倒塌,经济损失达27亿元。

  地震发生时,年逾七旬、双目几乎失明的宝山村党委书记贾正方正在从彭州城区回宝山村的路上。他不顾随行人员的劝阻,淌过淹过大腿的河水,深一脚浅一腿一刻不停留地徒步往宝山村赶。

  “灾难面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往前冲。”贾正方刚回到村里,立即召开了简短的紧急党委(扩大)会,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救援、安置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实地踏勘、前期设想、联系单位……在贾正方的带领下,宝山村各个岗位的党员干部和员工们起早贪黑,每天只睡两到三个小时;为了让企业能够尽快恢复生产,党员干部更是带头加班抢修机器。

  2008年5月17日,宝山村的龙槽二级电站恢复生产,陆续向龙门山地区灾民安置点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医院、部队供电,成为最早恢复生产的企业。当年6月回龙桥电站恢复生产、7月滑石粉厂恢复生产、9月矿泉水厂恢复生产、10月天宝温泉恢复营业……

  这是一组令人骄傲的数据:2008年,宝山村经济收入基本恢复到上年水平;2009年,宝山村收入16亿多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0056元,比震前还增加了8000多元。

  全国广大党员心系灾区,以不同方式支持灾区重建。中央组织部从全国共产党员自愿缴纳的97.3亿元特殊党费中安排54亿元,援建川陕甘3省137.4万户农房,已全面竣工。在重建过程中,农房建设与通信、水利、道路、沼气等配套设施统筹安排,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灾后重建中,党员干部有四多:操心多、跑路多、说话多、流汗多。”灾区党员干部忘我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重建家园的中流砥柱。

    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奇迹及启示
    2.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启动古城区灾后恢复重建
    3. 回良玉出席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
    4. 审计署建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数据库
    5. 李长春出席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主题展览开幕式
    6. 四川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情况
    7. 北大师生眼中的灾后重建——来自汶川的调查报告
    8. 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城乡住房重建已基本完工
    9. 时代·旗帜·党和人民:感动与感恩
    10. 聚力托举新玉树——写在青海玉树地震百日之际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