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创造人间奇迹的伟大力量——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启示录
发布时间: 2010-05-12    作者:车玉明 刘铮等    来源:新华网 2010-05-12
  字体:(     ) 关闭窗口

 图表: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已开工项目达97.2% 新华社发

  重建家园——每一份力量都向灾区聚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改革开放的丰厚积累,创造着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

  震后的灾区,百废待兴。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人口最多的特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科学决策,举全国之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2008年6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6月18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正式颁布,明确要求19个省市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3年。

  一场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灾后重建战役在川、陕、甘等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拉开了帷幕。

  对口支援方案颁布一个星期之内,来自祖国各地的援建工作组全部到位。勘探、设计、规划人员随后抵达,全国各地的施工队伍陆续来到。

  这支大军里,有参与建设北京奥运会场馆的主力,有参与建设上海世博园的王牌,有曾参加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特级企业……

  19个省市的援建大军,英才汇聚,各类院士、专家,名校博士、硕士,许多都是百里挑一、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援建阵容。

  北川,是唯一一个整体异地迁建的县城。建设北川新县城永昌镇这个重任,就交给了有着光荣传统的山东援建者。

  在GPS导航仪今天仍显示为“空地”的这片土地上,100多栋黄白两色的安居房装修一新,道路纵横交错,中间绿化带1米多宽,羌族特色商业步行街全面封顶。

  在这里,“鲁”字头牌照的车辆不断从眼前匆匆驶过,山东口音的话语不时在耳边响起,“山东北川心连心”的横幅随处可见。230多台塔吊、1000多辆工程机械仍在隆隆施工……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即将在今年9月底基本建成。

 “要人出人,要钱出钱,要力出力。”这个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的沿海发达省份,下定决心、倾其全力,支援这个几乎被地震彻底摧毁的内陆山区县。

  108亿元资金、17个市3万多名援建人员、不计其数的设备材料,源源不断地从山东注入远隔万水千山的北川。

  科学援建、务实援建、和谐援建,这是山东援建者们一直坚持的理念;注重民生、注重产业、注重长效,这是山东援建者们工作的重点。

  “修的路要像镜面一样平,晚上车灯都照不出坑洼来。”“栽的树要错落有致,花草搭配,乔灌结合,疏密有序,像自家的花园一样整洁美丽。”“盖的房要内在有质量,外表求漂亮,像自家装修房子一样搞好内饰处理。”山东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总指挥徐振溪对建设质量的要求近乎完美。

  他们给安置房装上了环保的聚苯板外墙保温材料,安上了节能的中空玻璃,房内刷好白墙,地面上贴好地砖,卫生间洁具一应俱全,打扫一下卫生就可入住。

  他们考虑的不仅是灾区的当前重建,更考虑到灾区的长远发展。

  新县城的东南角,北川—山东工业园初具规模,22家山东企业总投资15亿元。这个园区今年9月底基本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0亿元,利税3.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这相当于北川地震前工业总量的3倍。

  从城乡住房建设,到学校、医院、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从公路、桥梁到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山东的援建者们不分昼夜,奋力拼搏。

  在每个重建指挥部中,在每个重建工地上,在每个重建村镇里,你总能听到这样那样全力以赴支援灾区重建的感人事例。

  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浙江-青川、江苏-绵竹、广东-汶川、辽宁-安县、河南-江油、福建-彭州……过去它们相隔遥远,今天它们密不可分。

    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奇迹及启示
    2.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启动古城区灾后恢复重建
    3. 回良玉出席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
    4. 审计署建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数据库
    5. 李长春出席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主题展览开幕式
    6. 四川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情况
    7. 北大师生眼中的灾后重建——来自汶川的调查报告
    8. 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城乡住房重建已基本完工
    9. 时代·旗帜·党和人民:感动与感恩
    10. 聚力托举新玉树——写在青海玉树地震百日之际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