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科学理性对待干旱灾害
发布时间: 2010-04-08    作者:李慧 张蕾 李金桀 张玉玲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4-08
  字体:(     ) 关闭窗口

要准备抗大旱抗长旱吗

  刘宁:

  不久前西南旱区降了一些小雨,但是有效降雨不多,对耕地旱情有所缓解,但是对人饮的解困问题帮助不大。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425万人,是常年同期的2倍多,其中西南5省(区、市)因旱饮水困难人数为1939万人,占全国的80%;云南、贵州两省占全国的58%。

  根据现在的气象预测和未来来水的情况,通常5月20日以后西南地区进入降雨期,但是不排除一些地区会提前发生降雨。因此还得做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

  目前北方部分地区出现旱象,大家注意我的用词,是旱象,并不是发生了大面积的干旱。因为北方十年九春旱,今年北方旱象相对去年来说是少的,但还是有旱象,所以我们不能不防,一定要立足于防大旱,因为北方是我们国家粮食主产区。

  西南五省的耕地有3.44亿亩,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8%,用于种粮的耕地是2.6亿亩,只占全国的16%,因此这次旱灾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影响不大。根据目前的统计,今年真正用于种粮的耕地受旱情况少于往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北方麦区受旱的农田相比去年减少了50%。

  杨贵名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预计未来10天,云南、川西高原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等主要气象干旱区大部旱情将持续或发展;考虑到近两年西南省份的雨季都是在5月下旬才到来,因此寄希望于雨季的丰沛降水来缓解、结束干旱状态恐怕还要等一个多月。

  未来一周,西南旱区仍然没有明显降水,特别是云南,只是在西北部与西藏、四川接壤的部分有降水;相对来讲,贵州和广西的降水多些。具体情况如下:11日至14日,贵州西部和南部降雨量有1—8毫米,其中东南部局部地区有10—20毫米;11日至14日,广西北部有2—8毫米的降雨,部分地区有10—20毫米;13日至14日,云南东部一般有不足3毫米的降雨;13日至14日,川西高原南部有分散性阵雨,降雨量一般不足5毫米。

  在经历如此长时间的干旱后,西南旱区的水库、塘坝可能存在裂口、渗水等安全隐患,最好能在雨季来临前做好相关防护、修补工作,以便在雨季更好地发挥蓄水功能。

目前抗旱效果如何

  刘宁:

  面对严峻的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紧急加强对旱情的会商研判,及时启动了抗旱II级应急响应,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人饮安全。各地共新建设调水工程4307处,安排建设了2万多公里长的饮水管道,打了1.8万眼井,紧急购置了7615辆运水车,紧急调水6000多万立方米,保证人饮安全。因为旱灾引起的人饮安全问题75%出现在山区和半山区,这些地区5月20日以后才有可能发生有效降雨,因此水利部要求这些地方制定了具体的应对方案,要倒排用水计划,加强用水的管理,利用水库调水工程送水和拉水,还有深打井等措施,确保西南五省旱区的饮水安全。

  与此同时,水利部抓紧研究落实兄弟省市对口支援工作,组织东中部省市水利部门对口帮扶严重受旱地区。水利部还提前下达了今年人饮解困和灌区改造工程计划及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重点向重旱区倾斜,支持旱区抗旱减灾。

  截至3月30日,西南5省(区、市)已累计投入抗旱劳力2526万人、启动机电井2.1万眼、泵站1.3万处、抗旱机动设备114万台套、运水车38万辆次,抗旱用电7234万度、用油1.3万吨。确保了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其中利用水库供水解决了344万人,通过实施应急调水解决了210万人,通过打井开采地下水解决了94万人,通过拉水送水解决了506万人,通过人背畜驮、寻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解决了785万人。通过广辟水源,采取各种应急手段,共完成抗旱浇地2583万亩,最大限度减轻了旱灾损失,旱区社会稳定、秩序井然。

  下一步,国家防总和水利部将继续加强对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加密会商研判,在全力确保旱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同时,根据水源现状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怎样完善抗旱长效机制

  周学文 水利部总规划师兼规划计划司司长:

  今年发生在西南的这次特大干旱,是在短短不足半个月的时间由60年一遇上升到百年一遇,远远超出了已有水利工程的设计标准。

  针对这次大旱中暴露出来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水利部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二是要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包括在西南地区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给予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等。对此,西南五省区将作出全面规划,例如云南省将用3年时间投资270亿元,建设100个大型水利工程,同时建设一大批小型水源工程。相信这些水利工程建好以后,再遇到今年这样的大旱,受灾程度、老百姓饮水困难程度将会大大减轻。

  刘宁:

  抗旱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完善的水利工程做保障,也要有法律法规、抗旱预案、组织体系、指挥系统等的顺畅高效运转。在抓好当前抗旱工作的同时,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大旱的经验和教训,完善抗旱的长效机制,加快全国和省级抗旱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抓好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保障体系等重点建设,全面提高我国抗旱减灾的综合能力。

    1. 西南因旱返贫人口达两百万 扶贫形势日趋严峻
    2. 我们拥有强大的抗旱力量,一定能够应对西南旱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