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我们拥有强大的抗旱力量,一定能够应对西南旱灾!
发布时间: 2010-04-01    作者:张辛欣    来源:新华社 2010-04-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解析当前抗旱形势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1日举行的当前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表示,我国通过加密旱情会商、派专家深入旱区协助抗旱、加大财政投入、各部门联动等多项措施,有效缓解了西南旱区人饮困难,确保春耕生产能够有序开展。

  国家防总办公室最新统计显示,截至30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国家防总、水利部加强对雨情、水情及旱情的检测,及时进行会上研判,先后派出33个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基层协助抗旱,并通过水库调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等多项应急措施在西南5省(区、市)新建抗旱应急调水工程4307处,“五小”水利工程7万处,铺设输水管线2万多公里,新打抗旱水源井1.8万眼,累计为群众送水941万吨。

  “目前,城镇人饮问题基本得到保障,我们现在仍投入力量积极寻求更多的水源,采取更有利的措施,来解决发生了因旱的人饮问题。”刘宁说。

  为了广辟水源,解决供水面临的困难,中央加大投入支持地方抗旱减灾。目前,我国已提前下达今年人饮解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63亿多元,并重点向西南重旱区倾斜。近日,中央财政再次安排综合抗旱资金8亿元,加大对重旱省区的支持。

  同时,水利部组织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等10省(市)水利系统,调集水泵1335套、发电机189套、送水车36辆和600万元资金对口支援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水利部直属单位的140多名勘探专家和50多台套勘探设备前往重旱区找水打井,协助地方结合实际抗旱救灾。“目前,在西南旱区,水利方面人员就有1万多人。”刘宁说。

  数据显示,截至30日,西南5省(区、市)已累计投入抗旱劳力2526万人、启动机电井2.1万眼,抗旱机动设备114万台套。确保了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其中利用水库供水解决344万人,通过实施应急调水解决210万人,通过打井开采地下水解决94万人,有效地减轻了旱灾损失。

  “我们拥有强大的抗旱力量,一定能够应对西南旱灾!”刘宁说。他表示,尽管西南部分地区出现了降雨过程,但旱区大部仍无有效降雨,抗旱形势依旧严峻。对此,国家防总、水利部将继续加强雨情、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指导,旱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应急水量调度以及抗旱应急水源建设,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生产用水,努力夺取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1. 西南因旱返贫人口达两百万 扶贫形势日趋严峻
    2. 科学理性对待干旱灾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